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01 12:39:58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寐年约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南鄉子·秋暮村居》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裏陂。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賞析

  該詞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見:“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個畫面:它由“紅葉”、“寒溪”、“空山”和“萬木”構成。接下來是《秋暮村居》的第二個畫面,第二個畫面形成了三個小層次:

  一、 “一片煙籠十裏陂。”這裏“陂”是一個關鍵詞。 對這個詞,注釋者都解釋爲:“池塘”,或者是“積水,指池塘湖泊”。其實,這一句“望”的是遠處,又是在“煙籠”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邊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這畫面雖然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同時也爲下一個層次的推出,提供了極佳的背景。

  二、“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這一句整合了陶淵明的“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兩句。其中,“吠”、“鳴”聲把詞人從遠處拉到了眼前:狗叫聲和雞叫聲此起彼伏或者同時并發。但是這“雞鳴狗吠”(或“雞犬相聞”),并不是這種現實情狀,詞人可能更把它當乍一種情趣的寄托,一種精神的追求。

  三、“乍

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鍾梵”聲裏,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遠山,可能由于那“一片煙”,也可能是視覺的靈動或者思緒的變幻,橫着的遠山竟然時而“近遠”延縮,時而“東西”變換,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獨掩”,并沒有随着遠山的變幻而變換。這“東西”是“東方與西方”和“東邊與西邊”的空間方位,這個遠山變幻而柴扉“獨掩”層面的畫意,令讀者明白詞人需要的就是“獨掩”的與世隔絕那份淡定。

  把第二個畫面細分爲三個層面來抒寫,來解讀,這是爲了抒寫、解讀的方便,其實這三個層面是有内在的邏輯性的:有次第展開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觀性,情感随景的變換而變幻的主觀性,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第一個畫面的情感基調是蕭瑟、憂愁,而第二個畫面則是淡雅、欣賞。這樣是爲了表達的别緻而獨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爲了閑适,路上所見卻非如願,是那麽的蕭瑟、憂愁,這是一變;登樓所望則由迷蒙開始,這是順承,接着核心的“秋暮村居”圖,終于得到了“吠犬雜鳴雞”的陶式閑适,滿足了預期的意願,這是二變;再是從變幻的遠山到柴扉“獨掩”,這是第三變。

  全詞以輕靈渾樸的筆調描繪出村野田園的風光情趣,讀之猶如欣

賞一幅優美安詳,恬淡靜谧的水墨山水畫。景象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動靜相間,有聲有色。其中洋溢着詩人陶然欣喜的情緻,這在納蘭詞中是少見的。尤其那點睛一般的雙音節詞語的巧妙運用更是讓全篇風景霎時有了層次。于是一幅極具透視效果的風景畫躍然紙上。

創作背景

  詞人一路行來,空山寂寥,萬木蕭索,紅葉滿溪,便登樓眺望,暮色蒼茫,有感而發,于是寫下這首詞,旨在描繪暮秋時節山耙的景象及當時的體驗。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曆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拟古決絕詞》——“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衆多代表作之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南乡子·秋暮村居》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赏析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 “一片烟笼十里陂。”这里“陂”是一个关键词。 对这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指池塘湖泊”。其实,这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这画面虽然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同时也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

  二、“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这一句整合了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其中,“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狗叫声和鸡叫声此起彼伏或者同时并发。但是这“鸡鸣狗吠”(或“鸡犬相闻”),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可能更把它当乍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

  三、“乍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钟梵”声里,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远山,可能由于那“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着的远山竟然时而“近远”延缩,时而“东西”变换,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明白词人需要的就是“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把第二个画面细分为三个层面来抒写,来解读,这是为了抒写、解读的方便,其实这三个层面是有内在的逻辑性的:有次第展开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观性,情感随景的变换而变幻的主观性,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个画面的情感基调是萧瑟、忧愁,而第二个画面则是淡雅、欣赏。这样是为了表达的别致而独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为了闲适,路上所见却非如愿,是那么的萧瑟、忧愁,这是一变;登楼所望则由迷蒙开始,这是顺承,接着核心的“秋暮村居”图,终于得到了“吠犬杂鸣鸡”的陶式闲适,满足了预期的意愿,这是二变;再是从变幻的远山到柴扉“独掩”,这是第三变。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欣

赏一幅优美安详,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于是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词人一路行来,空山寂寥,万木萧索,红叶满溪,便登楼眺望,暮色苍茫,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词,旨在描绘暮秋时节山耙的景象及当时的体验。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99352.html

上一篇: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