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2 18:45:1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铁娘子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獨上 一作:獨坐)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别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葉城西秋月團。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烽火台的西邊高高地聳着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着笛聲更增添了對萬裏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每每聽到《關山月》的曲調時,總會激起邊關将士久别懷鄉的憂傷之情。紛雜的樂舞與思鄉的愁緒交織在一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長城。

  邊城榆樹的葉子早已稀疏飄落,顔色發黃了,傍晚時分,一場戰鬥剛剛結束,環視戰場,隻見暮雲低合,荒丘起

起伏。将軍向皇帝上表,奏請班師,以便能把戰死沙場的将士們的屍骨運回故土安葬,不能讓士兵們爲他鄉埋葬自己的戰友而傷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雲霧,遮暗了整個祁連山,遠遠地可以望見玉門關那座孤城。黃沙萬裏,頻繁的戰鬥磨穿了戰士們身上的铠甲,不将敵人打敗絕不回還。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爲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先頭部隊已經于昨天夜間在洮河的北岸和敵人展開了激戰,剛剛聽說與敵人交火,現在就傳來了已獲得大捷的消息。

  将軍臂膊上綁縛着胡瓶,騎着紫薄汗馬,英姿飒爽;碎葉城西的天空中一輪秋月高高懸挂。邊境傳來緊急軍情,皇上派使者星夜傳诏将軍,并賜予尚方寶劍令其即刻領兵奔赴前線殺敵;将軍拜诏辭京,奔赴戰場,将士用命,一鼓作氣,很快就攻破了敵人的老巢。

  玉門關周圍山巒層層疊疊,像重重屏障護衛着王朝的西北邊防;烽火台遍布各個山頭。人們戍邊要依靠烽火來傳遞消息;那裏山深林密,馬兒跑過一會兒就看不見蹤影了。

注釋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羌笛:羌族竹制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爲傷離别之辭。獨上:一作“獨坐”。無那:無奈

,指無法消除思親之愁。一作“誰解”。新聲:新的歌曲。關山:邊塞。舊别:一作“離别”。撩亂:心裏煩亂。邊愁:久住邊疆的愁苦。聽不盡:一作“彈不盡”。關城:指邊關的守城。雲沙:像雲一樣的風沙。表:上表,上書。掩塵骨:指屍骨安葬。掩,埋。龍荒:荒原。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一作“雁門關”。樓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蠟羌縣及羅布泊一帶,此地代指唐西邊境少數民族政權。終不還:一作“竟不還”。轅門:指軍營的大門。吐谷渾: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稱,晉時鮮卑慕容氏的後裔。胡瓶:唐代西域地區制作的一種工藝品,可用來儲水。敕:專指皇帝的诏書。星馳:像流星一樣迅疾奔馳,也可解釋爲星夜奔馳。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樣的山峰。烽:指烽火台。

鑒賞

  組詩《從軍行七首》是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四十三。

  【其一】

  這首小詩,筆法簡潔而富蘊意,寫法上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處理了叙事與抒情的關系。前三句叙事,描寫環境,采用了層層深入、反複渲染的手法,創造氣氛,爲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點明了這是在青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注释

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

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注释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独上:一作“独坐”。无那:无奈

,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新声:新的歌曲。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关城:指边关的守城。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龙荒:荒原。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一作“雁门关”。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蜡羌县及罗布泊一带,此地代指唐西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辕门:指军营的大门。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烽:指烽火台。

鉴赏

  组诗《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

  【其一】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97847.html

上一篇: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