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10:28:1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只爱你一个女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沙塵何茫茫,龍虎鬥朝昏。胡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哲匠感頹運,雲鵬忽飛翻。組練照楚國,旌旗連海門。西秦百萬衆,戈甲如雲屯。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皇運有返正,醜虜無遺魂。談笑遏橫流,蒼生望斯存。冶城訪古迹,猶有謝安墩。憑覽周地險,高标絕人喧。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龍見朝暾。地古雲物在,台傾禾黍繁。我來酌清波,于此樹名園。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賞析

  從“晉室昔橫潰”到“天驕蹙中原”是詩歌的第一部分。西晉末年,軍閥割據,朝野紛争不斷。“沙塵何茫茫,龍虎鬥朝昏”兩句詩,爲我們描繪出一幅令人窒息的亂世畫面。“胡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是指,當時匈奴的軍隊相繼攻陷了洛陽和長安,整個中原已經在胡人的鐵蹄之下。此刻如果再沒有傑出的将領出來抵禦侵略,司馬王朝必将滅亡。這一段極力描述局勢的紛亂與緊迫.是在爲下一段謝安的出場做鋪墊。時勢造英雄.正是這樣危急的情況下.主人公才可更具英雄色彩。

  從“哲匠感頹運”到“蒼生望斯存”爲詩歌的第二部分。謝安于亂世中應時而出,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司馬王朝的半壁江山。爲了表

表現謝安的雄才大略,詩人首先描述苻堅領導的前秦軍隊是如何強大。由“百萬衆”和“如雲屯”即可看出,前秦的兵士衆多,氣勢恢宏,這正與西晉王朝混亂紛雜的局勢形成鮮明的對比。“投鞭可填江”,固然是在描述苻堅的狂妄自傲、不可一世,但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前秦的軍隊之強。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謝安臨危受命,憑借卓爾不群的軍事才能,在淝水将前秦的軍隊一舉擊破,使“淝水之戰”成爲曆史上以少勝多的又一場著名戰役。詩人又用“談笑”一詞勾勒出了謝安從容不迫的氣度。戰場上刀光劍影,慘烈異常,而謝安依然能夠輕松自如,從容面對。這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三國時的奇才諸葛亮。“醜虜無遺魂”,寫前秦軍隊的落荒而逃,既和前面大軍進攻中原時的浩浩蕩蕩以及苻堅的不可一世形成強烈的對比,更烘托出謝安戰績的顯赫。這一戰的勝利爲謝安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推崇,使他得以流傳百世,受人敬仰。

  從“冶城訪古迹”到“歸入武陵源”是詩歌的最後一部分。詩人的目光從曆史上回到了現實中。謝安墩地勢高聳,鮮有人聲喧嘩,這樣略顯荒涼的場景引發了詩人更多的思考。王羲之當年正是在這裏勸謝安以國家危亡爲己任,這才有了之後謝安的應時而出、救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英雄之

舉。 “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王羲之和謝安可謂志同道合,就像梧桐與嘉樹一樣,而他們的故事也如同蕙草留下的芳根一樣,成爲了代代相傳的千秋佳話。想到這段曆史,詩人很自然地就會聯系到自己。他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自己的才能,他相信隻要有機會,自己也可以像謝安一樣,建立不朽的功績。然而身邊并沒有像王羲之之于謝安這樣的知己,自己空有才華而無人賞識,懷才不遇的苦悶無處排遣。在謝安墩上遠望,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飛過,青龍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陽。詩人看見的自然景物都蘊含着生機和希望,而身邊的謝安墩由于年代久遠,樓台倒塌,到處長滿繁茂的莊稼。這使他再次感歎功名富貴的不可長存,于是又有感而發: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建功立業,實現心中抱負,一定會辭去官職,到歸隐之地享受田園牧歌的生活。

  李白的詩歌字裏行間常常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他渴望建功立業,渴望被賞識被重用,從而可以憑借自己的才能爲國效勞。謝安一戰而平天下的壯舉正是他最大的理想。因而登上謝安墩,詩人才會有這樣多的感慨。雖然現實中有諸多不如意,他依然期待着有機會建立不朽的功業,這也是李白和一些歸隐詩人不同的地方。很多懷才不遇的詩人在殘酷的現實中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小隐于

林,獨善其身。而李白盡管有歸人武陵源的念頭,也依然希望是在“功成”之後再将其實現。這成了他堅持一生的信念,也成爲其大部分詩篇的終極主題。

創作背景

  此詩當寫于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發生前後.爵人從當時唐王朝的危機聯想到西晉的永嘉之亂,從謝安墩聯想到澍安當年奮起東山,挽救危局。詩人感慨于謝安在亂世中救國的英雄壯舉,又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有滿腔抱負卻無處施展的遭遇,于是寫下此詩來表達自己的信念。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赏析

  从“晋室昔横溃”到“天骄蹙中原”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西晋末年,军阀割据,朝野纷争不断。“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两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窒息的乱世画面。“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是指,当时匈奴的军队相继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整个中原已经在胡人的铁蹄之下。此刻如果再没有杰出的将领出来抵御侵略,司马王朝必将灭亡。这一段极力描述局势的纷乱与紧迫.是在为下一段谢安的出场做铺垫。时势造英雄.正是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主人公才可更具英雄色彩。

  从“哲匠感颓运”到“苍生望斯存”为诗歌的第二部分。谢安于乱世中应时而出,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司马王朝的半壁江山。为了表

表现谢安的雄才大略,诗人首先描述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是如何强大。由“百万众”和“如云屯”即可看出,前秦的兵士众多,气势恢宏,这正与西晋王朝混乱纷杂的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投鞭可填江”,固然是在描述苻坚的狂妄自傲、不可一世,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前秦的军队之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安临危受命,凭借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在淝水将前秦的军队一举击破,使“淝水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场著名战役。诗人又用“谈笑”一词勾勒出了谢安从容不迫的气度。战场上刀光剑影,惨烈异常,而谢安依然能够轻松自如,从容面对。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国时的奇才诸葛亮。“丑虏无遗魂”,写前秦军队的落荒而逃,既和前面大军进攻中原时的浩浩荡荡以及苻坚的不可一世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烘托出谢安战绩的显赫。这一战的胜利为谢安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推崇,使他得以流传百世,受人敬仰。

  从“冶城访古迹”到“归入武陵源”是诗歌的最后一部分。诗人的目光从历史上回到了现实中。谢安墩地势高耸,鲜有人声喧哗,这样略显荒凉的场景引发了诗人更多的思考。王羲之当年正是在这里劝谢安以国家危亡为己任,这才有了之后谢安的应时而出、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之

举。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王羲之和谢安可谓志同道合,就像梧桐与嘉树一样,而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蕙草留下的芳根一样,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千秋佳话。想到这段历史,诗人很自然地就会联系到自己。他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才能,他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像谢安一样,建立不朽的功绩。然而身边并没有像王羲之之于谢安这样的知己,自己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处排遣。在谢安墩上远望,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诗人看见的自然景物都蕴含着生机和希望,而身边的谢安墩由于年代久远,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茂的庄稼。这使他再次感叹功名富贵的不可长存,于是又有感而发: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建功立业,实现心中抱负,一定会辞去官职,到归隐之地享受田园牧歌的生活。

  李白的诗歌字里行间常常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从而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劳。谢安一战而平天下的壮举正是他最大的理想。因而登上谢安墩,诗人才会有这样多的感慨。虽然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他依然期待着有机会建立不朽的功业,这也是李白和一些归隐诗人不同的地方。很多怀才不遇的诗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小隐于

林,独善其身。而李白尽管有归人武陵源的念头,也依然希望是在“功成”之后再将其实现。这成了他坚持一生的信念,也成为其大部分诗篇的终极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当写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发生前后.爵人从当时唐王朝的危机联想到西晋的永嘉之乱,从谢安墩联想到澍安当年奋起东山,挽救危局。诗人感慨于谢安在乱世中救国的英雄壮举,又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遭遇,于是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的信念。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87354.html

上一篇: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