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15 21:31:01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一腔浊泪

出自宋代潘希白的《大有·九日》

戲馬台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栊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 紅萸佩、空對酒。砧杵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莼鲈,霜前雁後。譯文及注釋

譯文古老的戲馬台前,在竹籬下采菊釀酒,歲月流逝,我問今天是什麽時節,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歸來,南山一片蒼翠依舊,昨夜在窗下聽着風雨交加,都不像登臨的時候。我像宋玉一樣因悲秋而愁苦,又像衛玠一般爲憂時而清瘦。我佩戴了紅色的茱萸草,空對着美酒,砧杵驚動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沒有多少時候,早已是滿目的殘荷衰柳。我勉強整理一下傾斜的帽檐,向着遠方連連搔首。我多少次憶念起故鄉的風物。莼菜和鲈魚的味道最美時,是在霜凍之前,鴻雁歸去之後。

注釋大有:周邦彥創調。小石調,調見《片玉集》。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采花籬下:用陶潛“采菊東籬下”詩意。宋玉情懷:即悲秋情懷,宋玉作《九辯》悲愁。衛郎:及衛玠,字叔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晉朝玄學家、官員,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砧杵(zhēn chǔ):搗衣石和棒

棒槌。亦指搗衣。“帽檐”句:用孟嘉龍山落帽事。欹(qī),傾斜。莼鲈(chún lú):鲈魚與莼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載﹕晉張翰在洛﹐見秋風起而思故鄉莼鲈﹐因辭官歸。後因以"鲈莼"爲思鄉之典。霜前雁後:杜甫詩:“故國霜前北雁來。”

鑒賞

  這首詞寫重陽節有感陰曆九月九日爲重陽節,現今亦是“老人節”了。詞上阕開頭用宋武帝重陽登戲馬台及陶潛重陽日把酒東籬的事實點明節令。接着表達向往隐逸生活的意趣。“昨夜”是突現未歸時自己悲秋的情懷和瘦弱身體,以及“歸來”得及時和必要。下阕第一句承開頭詠重陽事,暗含自歎老大傷悲之意。“幾回憶”三句亦是尚未歸來時心情。反複推挪與呼應,最後歸結于“天涯歸來”者對當年流落時無限愁情的咀嚼。

  上片,首句“戲馬台”,有三處:一,在河南臨漳縣西,又稱閱馬台。後趙石虎所築。石虎于台上放鳴镝,爲軍騎出入之節;二,在江蘇銅山縣南,晉義熙中,劉裕大會賓僚,賦詩于此。三,揚州亦有戲馬台。從詞的内容看,應指賦詩所在銅山戲馬台。開頭四句是說,在戲馬台前賦詩,東籬采菊,問起時間,又是九月九日重陽節了。這四句點明了“九日”題意。“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潘希白,永嘉人。這兩句是說,正巧這時我

回到永嘉,江山依舊,而人的感情已大不一樣了,引起了下面四句的深沉的感慨。窗外昨夜的風雨,已不像是登高的時候了。潘希白處在南宋滅亡的前夕,國勢岌岌可危,哪裏有心情去登高遊覽。“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宋玉,屈原的學生,曾入仕楚頃襄王。他期望對國家有所作爲,受到黑暗勢力的排擠而失職窮困,在他的作品《九辯》中,表示歎老嗟卑的傷感與哀愁。“衛郎”,古有衛玠、衛協、衛恒諸人,協與恒爲書法家,且年老,不合“衛郎”身份。衛玠似頗合詞意。玠衛恒之子,風神秀異,官太子洗馬,後移家建業,觀者如堵,終身無喜愠之色,年二十七而卒。這兩句是說,他内心裏充滿了宋玉般傷時感事的情懷和衛玠般的愁瘦。這兩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識分子的苦惱情緒。

  下片,主要抒發詞人在重陽這一天内心的痛苦。“紅萸佩、空對酒。”重九是插茱萸、飲酒賦詩的時節。“空對酒”用一個“空”字,表現了他深沉的痛苦,意思是說,在這個國家遭到異族的侵略,瀕于滅亡的前夕,我還有什麽話可說呢?德祐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館檢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後,宋朝滅亡。這個“空”是包括了他無限的憂愁與苦悶。“砧杆動微寒,暗欺羅袖”,這是寫秋景,說秋風已吹入了他襟袖。“秋已

無多,早是敗荷衰柳。”這個“秋”不是單純地指秋天,也暗寓了趙宋王朝滅亡在即的意思。“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勉強整頓了一下歪斜了的帽子,因爲我曾經搔首問天。“天涯搔首”在無言中又吐露了他無窮的苦恨。“幾回憶、故國莼鲈,霜前雁後。”江南秋天的鲈魚是很美的,這些也隻成爲對往事的回憶了。在淳祐年間(1241─1252),京城臨安附近,經濟徹底崩潰,物價猛漲,“殍馑相望,中外凜凜”高斯得作詩說:“人生衣食爲大命,今已剿絕無餘遺”。老百姓連飯都沒有吃,“莼鲈”美味,自然隻是回憶中的事了。詞的末尾,是這個時代背景的寫照。

創作背景

  宋亡後不少文人歸隐不仕,詞中常多有歸隐抒懷之作,該詞詞人抒寫了重陽節時傷秋思歸的意緒,滿篇衰飒之氣,有憫時傷世之慨。

作者簡介

潘希白,字懷古,號漁莊,永嘉人(今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年中進士。存詞1首。

出自宋代潘希白的《大有·九日》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译文注释

译文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大有:周邦彦创调。小石调,调见《片玉集》。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采花篱下: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卫郎:及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

棒槌。亦指捣衣。“帽檐”句:用孟嘉龙山落帽事。欹(qī),倾斜。莼鲈(chún lú):鲈鱼与莼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因辞官归。后因以"鲈莼"为思乡之典。霜前雁后:杜甫诗:“故国霜前北雁来。”

鉴赏

  这首词写重阳节有感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现今亦是“老人节”了。词上阕开头用宋武帝重阳登戏马台及陶潜重阳日把酒东篱的事实点明节令。接着表达向往隐逸生活的意趣。“昨夜”是突现未归时自己悲秋的情怀和瘦弱身体,以及“归来”得及时和必要。下阕第一句承开头咏重阳事,暗含自叹老大伤悲之意。“几回忆”三句亦是尚未归来时心情。反复推挪与呼应,最后归结于“天涯归来”者对当年流落时无限愁情的咀嚼。

  上片,首句“戏马台”,有三处:一,在河南临漳县西,又称阅马台。后赵石虎所筑。石虎于台上放鸣镝,为军骑出入之节;二,在江苏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大会宾僚,赋诗于此。三,扬州亦有戏马台。从词的内容看,应指赋诗所在铜山戏马台。开头四句是说,在戏马台前赋诗,东篱采菊,问起时间,又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了。这四句点明了“九日”题意。“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潘希白,永嘉人。这两句是说,正巧这时我

回到永嘉,江山依旧,而人的感情已大不一样了,引起了下面四句的深沉的感慨。窗外昨夜的风雨,已不像是登高的时候了。潘希白处在南宋灭亡的前夕,国势岌岌可危,哪里有心情去登高游览。“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宋玉,屈原的学生,曾入仕楚顷襄王。他期望对国家有所作为,受到黑暗势力的排挤而失职穷困,在他的作品《九辩》中,表示叹老嗟卑的伤感与哀愁。“卫郎”,古有卫玠、卫协、卫恒诸人,协与恒为书法家,且年老,不合“卫郎”身份。卫玠似颇合词意。玠卫恒之子,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观者如堵,终身无喜愠之色,年二十七而卒。这两句是说,他内心里充满了宋玉般伤时感事的情怀和卫玠般的愁瘦。这两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识分子的苦恼情绪。

  下片,主要抒发词人在重阳这一天内心的痛苦。“红萸佩、空对酒。”重九是插茱萸、饮酒赋诗的时节。“空对酒”用一个“空”字,表现了他深沉的痛苦,意思是说,在这个国家遭到异族的侵略,濒于灭亡的前夕,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德祐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馆检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后,宋朝灭亡。这个“空”是包括了他无限的忧愁与苦闷。“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这是写秋景,说秋风已吹入了他襟袖。“秋已

无多,早是败荷衰柳。”这个“秋”不是单纯地指秋天,也暗寓了赵宋王朝灭亡在即的意思。“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勉强整顿了一下歪斜了的帽子,因为我曾经搔首问天。“天涯搔首”在无言中又吐露了他无穷的苦恨。“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江南秋天的鲈鱼是很美的,这些也只成为对往事的回忆了。在淳祐年间(1241─1252),京城临安附近,经济彻底崩溃,物价猛涨,“殍馑相望,中外凛凛”高斯得作诗说:“人生衣食为大命,今已剿绝无余遗”。老百姓连饭都没有吃,“莼鲈”美味,自然只是回忆中的事了。词的末尾,是这个时代背景的写照。

创作背景

  宋亡后不少文人归隐不仕,词中常多有归隐抒怀之作,该词词人抒写了重阳节时伤秋思归的意绪,满篇衰飒之气,有悯时伤世之慨。

作者简介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人(今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中进士。存词1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80071.html

上一篇: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