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4:45:4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捧出一束阳光

出自宋代蘇轼的《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裏照平沙。譯文及注釋

譯文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風平浪靜秋花正開放。遠處的樹林邊散落着幾戶人家,烏鴉還在啼叫尋覓着栖息的地方。睡夢中曾走遍故鄉的條條小路,酒醒後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裏廣衰的沙原。

注釋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沙”或作“紗”,亦作“浣紗溪”。雙調42字,分平韻、仄韻兩體。上片三句皆平韻,下片三句有兩句平韻。橫侵:縱橫擴展。蘸(zhàn):原意爲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爲以液體沾染他物。暈霞:指太陽光線經雲層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這裏指晚霞。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這裏指湖北古荊州地區。寒花:寒冷天氣開的花,但在古代詩詞中多指菊花。尚:尚有。南望:是詞句的省略語,指蘇轼從荊州遙望故鄉四川眉山,其方向應在西南。平沙:廣闊的沙原,當指荊州長江江岸的遼闊沙原。

賞析

  詞的上片,淋漓盡緻地描寫了深秋的景色。那蒼翠的山色縱橫擴展,沾染着長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風寂靜不動,茂盛的菊花正綻苞開放。遠處的村舍散落在樹林叢中,突然聽到晚鴉的陣陣啼叫聲,

,它們正在傍晚飛歸故巢。這些秋景的描寫,如唐代李白的“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贈盧司戶》)及元曲家白樸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天淨沙·秋》)的深秋意象,給人以蕭瑟寂寥的藝術感受,這情景會勾起遊子們的無限思鄉情感。

  在此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的當口,下片立即轉入了“夢到故園”的具體描寫。蘇轼喟歎着說:“離開故鄉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蘇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卻在夢中憶起了離别故鄉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夢驚之後貪婪地遙望着西南方的遠隔天涯的眉山“故園”,不禁一陣空虛寂寞。此情此景,觸目傷神,全詞便在那月亮正靜靜照着江岸千裏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詞即景抒情,如行雲流水,“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先是遠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進而平望遠林村舍,最後着眼于南望故園。層層遞進,首尾相映。在時間安排上,起自傍晚,終至夜深,表示其思鄉之念,悠悠綿長。故其情感自然質樸,又委婉曲折,含蘊豐富,可謂一唱三歎,真堪與杜甫名句“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秋野五首》)的韻味相媲美。此詞的主旨是遊子思鄉的情感抒發,也是與蘇轼的淡漠名利的觀念相一緻。這與蘇轼《南行集》詩中的“故鄉飄

已遠,往意浩無邊”(《初發嘉州》),及“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徬徨”。“卻思舊遊處,滿陌沙塵黃”(《牛口見月》)的詩句情緒遙相呼應。

創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蘇轼自故鄉四川眉山沿長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荊州之前,見長江兩岸深秋季節的景色寫下該詞。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译文注释

译文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沙”或作“纱”,亦作“浣纱溪”。双调42字,分平韵、仄韵两体。上片三句皆平韵,下片三句有两句平韵。横侵:纵横扩展。蘸(zhàn):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尚:尚有。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赏析

  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

,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层层递进,首尾相映。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

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75895.html

上一篇: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