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9-26 13:27:0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不吻晚风不恋夕阳

出自兩漢的《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複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顔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新人工織缣,故人工織素。織缣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将缣來比素,新人不如故。譯文及注釋

譯文登上山中采蘼蕪,下山偶遇前時夫。故人長跪問故夫:“你的新妻怎麽樣?”夫說:“新妻雖不錯,卻比不上你的好。美貌雖然也相近,紡織技巧差得多。新人從門娶回家,你從小門離開我。新人很會織黃絹,你卻能夠織白素。黃絹日織隻一匹,白素五丈更有餘。黃絹白素來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注釋蘼蕪(míwú):一種香草,葉子風幹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蕪可使婦人多子。姝:好。不僅指容貌。當“新人從門入”的時候,故人是丈夫憎厭的對象,但新人入門之後,丈夫久而生厭,轉又覺得故人比新人好了。這裏把男子喜新厭舊的心理寫得更深一層。手爪:指紡織等技巧。閤(gé):旁門,小門。新婦從正面大門被迎進來,故妻從旁邊小門被送出去。一榮一辱,一喜一悲,尖銳對照。這兩句是棄婦的話,當故夫對她流露出一些念舊之情的時候,她忍不注重提舊事,訴一訴當時所受委屈。缣(jiān)、素:都是絹。素色潔白,缣色帶黃,素貴缣賤。一匹:長

長四丈,寬二尺二寸。

鑒賞

  這是一首寫棄婦的詩。全篇是棄婦和故夫偶爾重逢時的一番簡短對話。棄婦向故夫打聽“新人”的情況:“新人複何如?”一個“複”字用得意味深長,既透露出棄婦心中的無限委屈怨恨,又帶着一絲本能的妒意。故夫則回答:“容顔不如你,手腳更不如你麻利。”棄婦則冷冷地刺了他一句:“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心懷愧意的故夫急于表白,于是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結論。這首詩的本意是詠唱棄婦不幸的命運,卻不從正面寫棄婦的哀怨委屈,反而寫出了故夫的念舊。作者沒有做任何正面的說明和譴責,但是故夫的念舊使讀者了解到棄婦是一個美麗勤勞的女子,她的被棄是完全無辜的,她的命運決定于丈夫一時的好惡。至于那位“新人”的命運也就不難猜測了。

  此詩,是通過人物對話來表現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詩。詩中出現了故夫、故人和新人三個人物。雖然新人沒有出場,但從故夫和故人的對話裏,可以明顯地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後再會的互傾衷腸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不錯,故人是以棄婦的面目出現的,但問題在于是被誰棄?從曆來許多觀點中,大都認爲詩中的故夫是造成故人痛苦的主要根源。在反複味嚼這首詩後,我以爲故人的被棄,責任不在于故夫,也不在于新人,

而在于第四者的強制手段。詩中出現的三人可以說都是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要說清楚這一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故人被棄的原因。我們知道,由于封建社會的社會形态和經濟結構,決定了那時的農村婦女是個體經濟中家庭手工業的主要生産者,在當時買賣婚姻制度下,媳婦就等于是男方家庭用“禮金”買來的勞動力。所以,勞動能力的如何,在一個家庭中是評價媳婦好壞的标準之一。對于婚姻的離合,婦女的勞動能力也就成爲一個重要因素。《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盡和她“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焦母們嫌她生産太少,成爲她被迫回母家的重要借口之一。在《上山采蘼蕪》中我們看到,故人的勞動能力明顯比新人強,顔色也不差于新人,按照我們今天所說的所謂“擇優錄取”原則,故夫怎會選取新人而摒棄故人呢?顯然故人不是因爲不能滿足夫家的勞動要求而被趕走,也不是與《詩經》中的《氓》中的女主人公相同,因年長色衰而被棄,據此推知,故人被棄的原因,很可能是“無子”。

  “長跪”二字形象地體現了女主人公的知書達理。試想女主人公盡心服侍自己的故夫,如今青春不再,故夫竟無情地将自己抛棄,如今相遇,女主人公内心的悔恨充溢于胸膛可想而知,而她卻沒有發脾氣,沒

有回避,而是恪守着禮節,對抛棄自己的故夫“長跪”,如此氣度,可驚可歎!女主人公雖然身體跪下了,但内心卻比任何人都堅韌!一句“新人複何如”,表面上語氣平穩,但内心的被抛棄的傷痛對婦人的折磨可想而知。女主人公再說出這句話的同時,定是心如刀絞。但她仍然勇敢地問了出來,想必面前的故夫對自己前妻的這份氣度亦是十分敬佩,面對如此堅強的女子,故夫内心中對于抛棄她的後悔之情已經油然而生了。

  作爲偶遇故夫的開場詞,這句話問得十分巧妙而得體。看似閑話家常般信手捏來,但一句“新人怎麽樣啊?”充分體現了女主人公的自信。這句話也具有一定的挑釁意味。面對女主人公這樣的發問 ,一般的男人通常會說“很好啊,我們在一起很幸福”之類的話,且不說幸福與否,男方爲了保全自己的面子,通常都會不甘示弱。

  這篇詩歌中的男子卻沒有這樣回答。相反的,男子不斷地稱贊前妻的相貌、手工技藝都遠遠勝過“新人”。字字感情真摯,女主人公聽了男子的讓步和忏悔,心中自然洋溢着些許的得意,這個時候女主人公便乘勢追擊,“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出”,女子好像在說:“知道我這麽好,你卻從新門迎娶她,使我從邊門離開?”一句話表面似是責斥,卻又含纏綿深情,大有玩

味之處。

  男子見女方開始責難自己,知道這是一個機會,是挽回自己心愛女子的機會,便不再給自己留後路,對女主人公所抒發的思念之情愈加深刻,一句“新人不如故”坦蕩直言,很是笨拙,想必已經把女主人公逗樂了。

  本來是前妻故夫相遇的尴尬場面,到最後卻如此喜感地收場,讀至此,不僅使讀者會心一笑,爲詩人駕馭詩歌的能力所大爲折服。

  男子在回答中,不顧自己大男人的情面,一味地表達對面前的前妻的無限懷念之情。前妻聆聽時的感動亦可想而知。男子語氣卑微而真摯,寫到末尾,恨不得發出“我們重歸于好吧”的感歎。最後一句“新人不如故”則毫無保留地抒發了男子對女主人公的深深思戀之情。

  從男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男子不顧自己的情面,表達了對前妻的深深懷念之情。但若不是這次偶遇,是不是男子永遠也無法說出自己的心事了呢?自從分離後,男子便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前妻,時時處于無限後悔之情中,但男子卻沒有去找自己的前妻請求複合。這不是因爲男子不想複合,也不是因爲男子抹不開面子。而是因爲男子抛棄了女子,男子深知是自己錯在先,因此自己沒有資格腆着臉去找自己心愛的女子。對于男子隐藏在詩歌中的豐富感情不亞于女主人公。

賞析

  這首詩在藝術構

思上頗有獨到之處。作者不是像《國風·邶風·谷風》那樣采用如泣如訴的怨憤之語出之,也不是像《衛風·氓》那樣采用回憶倒叙的方式出之,而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巧遇場面,采用對話的方式來揭示一對離異之後的夫婦的心理狀态和各自的感受,從而鞭撻了喜新厭舊者的靈魂,批判了不合理的封建夫權。詩用叙事之筆開頭:“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從“故夫”一詞,可以知道“采蘼蕪”的主語是棄婦。古人認爲佩蘼蕪可以多子。棄婦于此物本無所用,而現在上山采摘,暗示她已經再婚。在她滿載而歸的時候,碰巧遇到了“故夫”。巧遇時的情狀如何,詩中沒有直說。但“長跪問故夫”一語,側面說明“故夫”的臉上頗有幾分慚悔之色。若是怒目相向,則棄婦就決不會“長跪”相問了。棄婦被無端遺棄,緣“故夫”的喜新厭舊,所以這次巧遇,她倒要故意問問新婦的情況了。“複何如”,猶言又怎樣,話中不無譴責之意。“故夫”于慚悔之餘,不得不以實情相告。“新人雖言好”,尚屬自我解嘲語,忸怩之态可掬;“未若故人姝”,才是真切語,懊悔之情如見。“顔色類相似”句,活畫出喜新厭舊者的心理。當初棄婦被逐,自是“顔色”不如“新人”之故。而“新人”入門既久,漸成舊人;棄婦轉嫁他人,

已成他家“新人”。“故夫”以喜新厭舊之目光視之,轉覺己之“新人”,與已成他家“新人”之棄婦,顔色無複區别,豈止無複區别,從“手爪不相如”一句,知“新人”亦已招厭。“新人從門入”兩句,餘冠英有精辟的分析:“兩句必須作爲棄婦的話才有味,因爲故夫說新不如故,是含有念舊的感情的,使她聽了立刻覺得要訴訴當初的委屈,同時她不能即刻相信故夫的話是真話,她還要試探試探。這兩句話等于說:既然故人比新人好,你還記得當初怎樣對待故人嗎?也等于說:你說新人不如故人,我還不信呢,要真是這樣,你就不會那樣對待我了。這麽一來就逼出男人說出一番具體比較。”(《樂府詩選》)這段分析,從語言環境和人物心理兩方面揭示了文字之外的豐富的潛台詞,因而是耐人尋味的。

  “新人工織缣”以下六句是故夫從新婦的女工技巧不及前妻,怨“新人不如故”。這六句具體比較,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一般來說,女子被休棄,總是要蒙受惡名的。古時有所謂“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的“七出”之條(參《大戴禮記·本命篇》)。這位婦女的被休棄,看來與七條都不沾邊,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男子的喜新厭舊。喜新厭舊者要抛棄妻子,可以随便找

個什麽理由,如手腳笨拙,勞動偷懶之類。現在通過“故夫”自己的口來與“新人”作比較,說明棄婦手腳不笨,勞動并不偷懶,這就使棄婦蒙受的惡名完全被洗刷了。詩寫到這裏已表現出她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再者,喜新厭舊心理在封建社會中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心理所以能在男子身上發展到無所顧忌地趕走妻子、另尋新歡的地步,不能不說是封建制度賦予男性以夫權的結果。此詩特意讓男子自述其行爲的乖張無理,實際上是對封建夫權的不合理作了揭露和批判。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最後六句的男子比較之詞,不僅使棄婦的形象變得豐滿起來,而且全詩的主題思想也深化了。另外,截取巧遇場面雖适宜于描寫眼前事,卻不易展示詩中人物與事件的過去和未來;而篇末讓男子作一比較,不僅棄婦過去的生活情況、勞動态度與所遭不幸,一切了然,而且連“新人”今後将遭受何種命運,亦可大緻預見。故此種匠心安排,使時空領域大爲開拓,而作品的容量亦有逾常品了。

出自两汉的《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译文注释

译文登上山中采蘼芜,下山偶遇前时夫。故人长跪问故夫:“你的新妻怎么样?”夫说:“新妻虽不错,却比不上你的好。美貌虽然也相近,纺织技巧差得多。新人从门娶回家,你从小门离开我。新人很会织黄绢,你却能够织白素。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黄绢白素来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注释蘼芜(míwú):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人多子。姝:好。不仅指容貌。当“新人从门入”的时候,故人是丈夫憎厌的对象,但新人入门之后,丈夫久而生厌,转又觉得故人比新人好了。这里把男子喜新厌旧的心理写得更深一层。手爪:指纺织等技巧。閤(gé):旁门,小门。新妇从正面大门被迎进来,故妻从旁边小门被送出去。一荣一辱,一喜一悲,尖锐对照。这两句是弃妇的话,当故夫对她流露出一些念旧之情的时候,她忍不注重提旧事,诉一诉当时所受委屈。缣(jiān)、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一匹:长

长四丈,宽二尺二寸。

鉴赏

  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弃妇向故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故夫则回答:“容颜不如你,手脚更不如你麻利。”弃妇则冷冷地刺了他一句:“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心怀愧意的故夫急于表白,于是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这首诗的本意是咏唱弃妇不幸的命运,却不从正面写弃妇的哀怨委屈,反而写出了故夫的念旧。作者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使读者了解到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至于那位“新人”的命运也就不难猜测了。

  此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诗中出现了故夫、故人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故人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不错,故人是以弃妇的面目出现的,但问题在于是被谁弃?从历来许多观点中,大都认为诗中的故夫是造成故人痛苦的主要根源。在反复味嚼这首诗后,我以为故人的被弃,责任不在于故夫,也不在于新人,

而在于第四者的强制手段。诗中出现的三人可以说都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要说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故人被弃的原因。我们知道,由于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决定了那时的农村妇女是个体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生产者,在当时买卖婚姻制度下,媳妇就等于是男方家庭用“礼金”买来的劳动力。所以,劳动能力的如何,在一个家庭中是评价媳妇好坏的标准之一。对于婚姻的离合,妇女的劳动能力也就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尽和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们嫌她生产太少,成为她被迫回母家的重要借口之一。在《上山采蘼芜》中我们看到,故人的劳动能力明显比新人强,颜色也不差于新人,按照我们今天所说的所谓“择优录取”原则,故夫怎会选取新人而摒弃故人呢?显然故人不是因为不能满足夫家的劳动要求而被赶走,也不是与《诗经》中的《氓》中的女主人公相同,因年长色衰而被弃,据此推知,故人被弃的原因,很可能是“无子”。

  “长跪”二字形象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知书达理。试想女主人公尽心服侍自己的故夫,如今青春不再,故夫竟无情地将自己抛弃,如今相遇,女主人公内心的悔恨充溢于胸膛可想而知,而她却没有发脾气,没

有回避,而是恪守着礼节,对抛弃自己的故夫“长跪”,如此气度,可惊可叹!女主人公虽然身体跪下了,但内心却比任何人都坚韧!一句“新人复何如”,表面上语气平稳,但内心的被抛弃的伤痛对妇人的折磨可想而知。女主人公再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定是心如刀绞。但她仍然勇敢地问了出来,想必面前的故夫对自己前妻的这份气度亦是十分敬佩,面对如此坚强的女子,故夫内心中对于抛弃她的后悔之情已经油然而生了。

  作为偶遇故夫的开场词,这句话问得十分巧妙而得体。看似闲话家常般信手捏来,但一句“新人怎么样啊?”充分体现了女主人公的自信。这句话也具有一定的挑衅意味。面对女主人公这样的发问 ,一般的男人通常会说“很好啊,我们在一起很幸福”之类的话,且不说幸福与否,男方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通常都会不甘示弱。

  这篇诗歌中的男子却没有这样回答。相反的,男子不断地称赞前妻的相貌、手工技艺都远远胜过“新人”。字字感情真挚,女主人公听了男子的让步和忏悔,心中自然洋溢着些许的得意,这个时候女主人公便乘势追击,“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出”,女子好像在说:“知道我这么好,你却从新门迎娶她,使我从边门离开?”一句话表面似是责斥,却又含缠绵深情,大有玩

味之处。

  男子见女方开始责难自己,知道这是一个机会,是挽回自己心爱女子的机会,便不再给自己留后路,对女主人公所抒发的思念之情愈加深刻,一句“新人不如故”坦荡直言,很是笨拙,想必已经把女主人公逗乐了。

  本来是前妻故夫相遇的尴尬场面,到最后却如此喜感地收场,读至此,不仅使读者会心一笑,为诗人驾驭诗歌的能力所大为折服。

  男子在回答中,不顾自己大男人的情面,一味地表达对面前的前妻的无限怀念之情。前妻聆听时的感动亦可想而知。男子语气卑微而真挚,写到末尾,恨不得发出“我们重归于好吧”的感叹。最后一句“新人不如故”则毫无保留地抒发了男子对女主人公的深深思恋之情。

  从男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男子不顾自己的情面,表达了对前妻的深深怀念之情。但若不是这次偶遇,是不是男子永远也无法说出自己的心事了呢?自从分离后,男子便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前妻,时时处于无限后悔之情中,但男子却没有去找自己的前妻请求复合。这不是因为男子不想复合,也不是因为男子抹不开面子。而是因为男子抛弃了女子,男子深知是自己错在先,因此自己没有资格腆着脸去找自己心爱的女子。对于男子隐藏在诗歌中的丰富感情不亚于女主人公。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构

思上颇有独到之处。作者不是像《国风·邶风·谷风》那样采用如泣如诉的怨愤之语出之,也不是像《卫风·氓》那样采用回忆倒叙的方式出之,而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巧遇场面,采用对话的方式来揭示一对离异之后的夫妇的心理状态和各自的感受,从而鞭挞了喜新厌旧者的灵魂,批判了不合理的封建夫权。诗用叙事之笔开头:“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从“故夫”一词,可以知道“采蘼芜”的主语是弃妇。古人认为佩蘼芜可以多子。弃妇于此物本无所用,而现在上山采摘,暗示她已经再婚。在她满载而归的时候,碰巧遇到了“故夫”。巧遇时的情状如何,诗中没有直说。但“长跪问故夫”一语,侧面说明“故夫”的脸上颇有几分惭悔之色。若是怒目相向,则弃妇就决不会“长跪”相问了。弃妇被无端遗弃,缘“故夫”的喜新厌旧,所以这次巧遇,她倒要故意问问新妇的情况了。“复何如”,犹言又怎样,话中不无谴责之意。“故夫”于惭悔之余,不得不以实情相告。“新人虽言好”,尚属自我解嘲语,忸怩之态可掬;“未若故人姝”,才是真切语,懊悔之情如见。“颜色类相似”句,活画出喜新厌旧者的心理。当初弃妇被逐,自是“颜色”不如“新人”之故。而“新人”入门既久,渐成旧人;弃妇转嫁他人,

已成他家“新人”。“故夫”以喜新厌旧之目光视之,转觉己之“新人”,与已成他家“新人”之弃妇,颜色无复区别,岂止无复区别,从“手爪不相如”一句,知“新人”亦已招厌。“新人从门入”两句,余冠英有精辟的分析:“两句必须作为弃妇的话才有味,因为故夫说新不如故,是含有念旧的感情的,使她听了立刻觉得要诉诉当初的委屈,同时她不能即刻相信故夫的话是真话,她还要试探试探。这两句话等于说:既然故人比新人好,你还记得当初怎样对待故人吗?也等于说:你说新人不如故人,我还不信呢,要真是这样,你就不会那样对待我了。这么一来就逼出男人说出一番具体比较。”(《乐府诗选》)这段分析,从语言环境和人物心理两方面揭示了文字之外的丰富的潜台词,因而是耐人寻味的。

  “新人工织缣”以下六句是故夫从新妇的女工技巧不及前妻,怨“新人不如故”。这六句具体比较,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般来说,女子被休弃,总是要蒙受恶名的。古时有所谓“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的“七出”之条(参《大戴礼记·本命篇》)。这位妇女的被休弃,看来与七条都不沾边,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男子的喜新厌旧。喜新厌旧者要抛弃妻子,可以随便找

个什么理由,如手脚笨拙,劳动偷懒之类。现在通过“故夫”自己的口来与“新人”作比较,说明弃妇手脚不笨,劳动并不偷懒,这就使弃妇蒙受的恶名完全被洗刷了。诗写到这里已表现出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再者,喜新厌旧心理在封建社会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心理所以能在男子身上发展到无所顾忌地赶走妻子、另寻新欢的地步,不能不说是封建制度赋予男性以夫权的结果。此诗特意让男子自述其行为的乖张无理,实际上是对封建夫权的不合理作了揭露和批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最后六句的男子比较之词,不仅使弃妇的形象变得丰满起来,而且全诗的主题思想也深化了。另外,截取巧遇场面虽适宜于描写眼前事,却不易展示诗中人物与事件的过去和未来;而篇末让男子作一比较,不仅弃妇过去的生活情况、劳动态度与所遭不幸,一切了然,而且连“新人”今后将遭受何种命运,亦可大致预见。故此种匠心安排,使时空领域大为开拓,而作品的容量亦有逾常品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74418.html

上一篇: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