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5 03:31:5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当歌纵马

出自唐代李賀的《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啧啧。雲根苔藓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秋風掠過,秋野明淨,池塘積水深又清,草中蟲兒唧唧鳴。長滿苔藓的山石,浮起濃密的雲氣。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嬌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裏的稻子參差不齊,發着冷光的螢火蟲在斜徑上低飛。石縫裏滲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燈,花朵似的點綴着松林。

注釋⑴秋風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風又稱素風,素的意思是白。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啧啧:蟲鳴聲。⑶雲根:雲霧升起之處。苔藓:青苔。⑷冷紅:秋寒時節開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淚珠。⑸荒畦:荒蕪的田地。叉牙:參差不齊。⑹蟄(zhé)螢:藏起來的螢火蟲。⑺石脈:石縫。⑻鬼燈:磷火。如漆:明亮如漆。點:一作“照”。

賞析

  詩歌開頭三句吸收古代民間歌謠起句形式,運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連出兩個“秋”字,語調明快輕捷;長句連用兩個叠音詞,一清一濁,有抑有揚,富于節奏感。令讀者讀後仿佛置身空曠的田野,皓月當空,秋風萬裏,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蟲聲輕細,有聲有色,充滿詩情畫意。

  四、五句寫山。山間雲

雲繞霧漫,岩石上布滿了苔藓,嬌弱的紅花在冷風中瑟縮着,花瓣上的露水一點一點地滴落下來,宛如少女悲啼時的淚珠。寫到這裏,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縷淡淡的愁雲,然後慢慢向四周鋪展,輕紗般籠罩着整個畫面,爲它增添了一種迷幻的色調。

  六、七句深入一層,寫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深秋九月,田裏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黃的莖葉橫七豎八地丫叉着,幾隻殘螢緩緩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飛,拖帶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點。

  八、九句再深入一層,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點陰森可怖的境界:從石縫裏流出來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發出幽咽沉悶的聲響,遠處的燐火閃爍着綠熒熒的光,像漆那樣黝黑發亮,在松樹的枝丫間遊動,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們喜愛的東西,看着泉水流淌,聽着它發出的聲響,會産生輕松歡快的感覺。人們總是愛用“清澈”、“明淨”、“淙淙”、“潺潺”、“叮咚”之類的字眼來形容泉水。李賀卻選用“滴沙”這樣的詞語,描摹出此處泉水清幽而又滞澀的形态和聲響,富有藝術個性,色調也與整個畫面和諧一緻。末句描寫的景是最幽冷不過的了。“鬼燈如漆”,陰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點松花”三字,又多少帶有生命的光彩,使讀者在承受“鬼

氣”重壓的同時,又獲得某種特殊的美感,有一種幽冷清絕的意趣。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隐稱爲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注释⑴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⑶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⑷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⑸荒畦:荒芜的田地。叉牙:参差不齐。⑹蛰(zhé)萤:藏起来的萤火虫。⑺石脉:石缝。⑻鬼灯:磷火。如漆:明亮如漆。点:一作“照”。

赏析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

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

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117336.html

上一篇: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