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7 22:13:42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重楼画黛

出自先秦的《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鴥彼飛隼,載飛載揚。念彼不迹,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鴥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訛言,甯莫之懲?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譯文及注釋

譯文條條河流水彌漫,傾注大海去不休。空中遊隼迅捷飛,時而飛翔時停留。可歎可悲我兄弟,還有鄉親與朋友。沒人想到止喪亂,誰無父母任懷憂?條條河流水彌漫,水勢浩蕩奔騰急。空中遊隼迅捷飛,高高翺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獨悲凄。心中愁苦無處訴,久久難忘積胸臆。空中遊隼迅捷飛,沿着山陵飛來回。流言蜚語四處傳,無人制止和反對。告誡朋友應警惕,種種謠言正如沸。

注釋沔(miǎn):流水滿溢貌。朝宗:歸往。本意是指諸侯朝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後來借指百川歸海。鴥(yù):鳥疾飛貌。隼(sǔn):一類猛禽,中國常見的有遊隼等。載:句首語助詞。嗟:嗟歎。“嗟”字貫下兩句,意即嗟歎我的兄弟即國人、諸友。邦人:國人。念:“尼”之假借,止。湯(shāng)湯:義同“蕩蕩”,水大流急貌。不迹:不循法度。弭(mǐ):止,消除。率:沿。中陵:陵中。陵,丘陵。

。訛(é)言:謠言。懲:止。敬:同“警”,警戒。讒言其興:讒言如此興盛。其:如此。

鑒賞

  全詩共分三章,第一章寫詩人對當權者不制止禍亂深爲歎息,指出禍亂發生,有父母的人會更加憂傷。第二章寫詩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爲非作歹,便坐立不安,憂傷不止。第三章寫無人止讒息亂,詩人心中憤慨不平,勸告友人應自警自持,防止爲讒言所傷。一方面由于環境險惡,另一方面這是一首抒情詩,所以詩中對禍亂沒有加以具體叙述,而隻是反映了一種不安和憂慮的心情。忽而寫喪亂不止憂及父母,忽而寫憂喪畏讒,忽而勸朋友警戒。透過詩句使讀者看到了詩人的形象。他生當亂世,卻不随波逐流,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關心國事,對喪亂憂心忡忡。動蕩的社會讓他不得安甯,與“不肯念亂”的當權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他愛憎分明,既擔心喪亂殃及父母,也擔心兄弟朋友遭讒受害,對作亂之徒充滿了憎恨。

  另外,比興的表現手法在這首詩中也用得很有特點。每章開頭四句(末章似脫兩句)連用兩組比興句,這在《詩經》中很少見。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飛鳥有所止息暗喻詩人的處境不如水和鳥。次章以流水浩蕩、鳥飛不止寫詩人憂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飛鳥沿丘陵高下飛翔寫詩人不如飛鳥自由。詩中比

興的運用雖然大同小異,但決非簡單的重複,而是各自有所側重。不僅暗示了詩人所要表達的内容,有較明确的引發思路的作用,而且讓人感到新鮮貼切,增加了詩的藝術表現力。

  從這首詩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憂亂畏讒的感歎和沉痛的呼喊,而這正是對“分明亂世多讒,賢臣遭禍景象”(方玉潤《詩經原始》)的高度藝術概括。

創作背景

  《小雅·沔水》,《毛詩序》以爲是“規宣王”之作,語甚概括,但未言所規者爲何事。朱熹《詩集傳》以爲“此憂亂之詩”。今人高亨《詩經今注》謂“這首詩似作于東周初年,平王東遷以後,王朝衰弱,諸侯不再擁護。鎬京一帶,危機四伏。作者憂之,因作此詩”。

出自先秦的《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译文注释

译文条条河流水弥漫,倾注大海去不休。空中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条条河流水弥漫,水势浩荡奔腾急。空中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空中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

注释沔(miǎn):流水满溢貌。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后来借指百川归海。鴥(yù):鸟疾飞貌。隼(sǔn):一类猛禽,中国常见的有游隼等。载:句首语助词。嗟:嗟叹。“嗟”字贯下两句,意即嗟叹我的兄弟即国人、诸友。邦人:国人。念:“尼”之假借,止。汤(shāng)汤:义同“荡荡”,水大流急貌。不迹:不循法度。弭(mǐ):止,消除。率:沿。中陵:陵中。陵,丘陵。

。讹(é)言:谣言。惩:止。敬:同“警”,警戒。谗言其兴:谗言如此兴盛。其:如此。

鉴赏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一方面由于环境险恶,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抒情诗,所以诗中对祸乱没有加以具体叙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忽而写丧乱不止忧及父母,忽而写忧丧畏谗,忽而劝朋友警戒。透过诗句使读者看到了诗人的形象。他生当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对丧乱忧心忡忡。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与“不肯念乱”的当权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爱憎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

  另外,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也用得很有特点。每章开头四句(末章似脱两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飞鸟有所止息暗喻诗人的处境不如水和鸟。次章以流水浩荡、鸟飞不止写诗人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飞鸟沿丘陵高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诗中比

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

创作背景

  《小雅·沔水》,《毛诗序》以为是“规宣王”之作,语甚概括,但未言所规者为何事。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忧乱之诗”。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谓“这首诗似作于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镐京一带,危机四伏。作者忧之,因作此诗”。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117110.html

上一篇: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雨翻风乱红莲渚。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