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6 09:46:20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南巷暖栀

出自宋代王沂孫的《齊天樂·蟬》

一襟餘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筝調柱。鏡暗妝殘,爲誰嬌鬓尚如許。銅仙鉛淚似洗,歎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馀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譯文及注釋

譯文宮妃滿懷離恨,忿然魂斷,化作一隻衰蟬,年年都在庭院的綠蔭叢中哀嗚。它剛剛還在枝頭上嗚咽,不一會兒又飛到幽暗的密葉叢中嗚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離别的愁緒向人深深傾訴。西窗外秋雨初歇,蟬兒驚動的聲音如玉佩在空中作響,又如玉筝調柱般美妙動聽。昔日的明鏡已經昏暗,容貌已經憔悴,可爲何蟬翼還像從前那樣嬌美?金銅仙人鉛淚如洗,去國辭鄉,隻可歎她攜盤遠去,不能再貯藏清露以供哀蟬了。秋蟬病弱的雙翼驚恐清秋的到來,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滄桑曆盡,還能承擔起多少次斜陽的折磨?凄咽欲斷的啼叫更讓人覺得悲苦,可爲什麽她還欲獨自将哀怨的曲調吟唱,讓自己頓時承受這無盡的哀傷?而當此之時,她隻能徒然追憶當年自己歡笑在薰風中,柳絲萬縷飄飛的美景。

注釋“一襟”句:一襟:滿腔。宮魂斷:用齊後化蟬典。宮魂,即齊後之魂。涼柯:秋天的樹枝。暗葉:濃暗

暗的樹葉。瑤佩:以玉聲喻蟬鳴聲美妙,下“玉筝”同。調:調整弦柱。“鏡暗妝殘”二句:謂不修飾妝扮,爲何還那麽嬌美。魏文帝宮女莫瓊樹制蟬鬓,缥缈如蟬。嬌鬓:美鬓,借喻蟬翼的美麗。銅仙:用漢武帝金銅仙人典。枯形:指蟬蛻。消得:經受的住甚:正。清商:清商曲,古樂府之一種,曲調凄楚。漫想:空想。熏風:南風,此指夏天。

賞析

  “一襟餘恨宮魂斷”。起筆不凡,用“宮魂”二字點出題目。據馬缟《中華古今注》:“昔齊後忿而死,屍變爲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爲齊女焉。”詞中帶有濃郁的感傷色彩。詞的起筆直攝蟬的神魂,從而避開了蟬的環境和形态。“年年翠陰庭樹”,齊女自化蟬之後,年年隻身栖息于庭樹翠陰之間,于孤寂凄清的環境之中處活着。寫蟬在“翠陰庭樹”間的鳴叫聲。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聲聲凄惋。蟬在哀鳴,如齊女魂魄在訴怨。“離愁深訴”承上“宮魂餘恨”,“重把”與“年年”相呼應,足見“餘恨”之綿長,“離愁”之深遠。

  “西窗過雨”,借秋雨送寒,意謂蟬的生命将盡,其音倍增哀傷。然而,“瑤佩流空,玉筝調柱”,雨後的蟬聲卻異常宛轉動聽,清脆悅耳,恰如擊打玉佩流過夜空,又如玉筝彈奏聲在窗外起,令聞者極爲驚訝。“瑤

佩流空,玉筝調柱。”形容蟬聲,它使人聯想到有這樣一位女子:她素腰懸佩,悠然弄筝。這位女子或許就是齊女宮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歡樂與“西窗過雨”後的悲哀相對照,産生一種強有力的對比。

  “鏡暗妝殘,爲誰嬌鬓尚如許。”是賦蟬的羽翼,出現在讀者面前的卻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長期無心修飾容顔,妝鏡蒙塵,失去了光澤。既然如此,此時何以如此着意打扮?不甘寂寞還是心中有所期待?這裏的“爲誰”和上文“怪”字呼應,實爲憐惜。

  上片詠蟬,從正反兩面互爲映襯。轉而寫蟬的飲食起居。

  “銅仙鉛淚似洗,歎攜盤去遠,難貯零露。”詞從“金銅仙人”故事寫入,含意深遠,用事貼切,不着斧痕。據史載,漢武帝鑄手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于建章宮。魏明帝時,诏令拆遷洛陽,“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李賀曾作《金銅仙人辭漢歌》,有句雲:“空将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以餐風飲露爲生的蟬,露盤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寫哀蟬臨秋時的凄苦心情。蟬翼微薄,哪堪陣陣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滄桑。

  “馀音更苦”,蟬之将亡,仍在苦苦哀鳴,令人頓覺凄苦異常。“馀音”與上片“重把離愁深訴”呼應。

“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清高”意謂蟬的本性宿高枝,餐風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許的賢人君子。哀音飒飒,苦歎造化無情,結局竟如此辛酸。

  “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光明突現:夏風吹暖,柳絲搖曳,那正是蟬的黃金時代。輝光是雖甚,但已屬昨日之黃花,歡樂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花外集》和《樂府補題》中都收錄了這首詞。《樂府補題》爲宋遺民感憤于元僧楊琏真伽盜發宋代帝後陵墓而作的詠物詞集。詞中的齊後化蟬、魏女蟬鬓,都是與王室後妃有關,“爲誰嬌鬓尚如許”一句,還有可能關合孟後發髻。詞中運用金銅承露典故,隐射宋亡及帝陵被盜事。詠物托意,且以意貫串,無有痕迹。

  這首詞借詠秋蟬托物寄意,表達國破家亡、末路窮途的無限哀思。開始由蟬的形象聯想到宮女形象,由宮婦含恨而死,屍體化爲蟬長年攀樹悲鳴的傳說,爲全章籠罩悲劇氣氛。“病翼”、“枯形”,是形容飽嘗苦難的遺民形象。最後以寒蟬“漫想”二字,一筆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盡之勢。全詞以寒蟬的哀吟寫亡國之恨,詞人哀吟,宛如寒蟬悲鳴,既貼物寫形、寫聲,又超物寫意,不失爲一首詠物佳作。

創作背景

  王沂孫生活于宋末元初,切身地經曆南宋國之變,在他個人思想上留

下一絲極深的抹不去的痛。他正當報國年華之時,目擊國家的敗亡,黯然傷神,又流落異族之手,情何以堪。該詞即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以寒蟬的哀吟寫亡國之恨。

作者簡介

王沂孫,字聖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年輩大約與張炎相仿,入元後曾任慶元路學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樂府》。

出自宋代王沂孙的《齐天乐·蝉》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译文注释

译文宫妃满怀离恨,忿然魂断,化作一只衰蝉,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西窗外秋雨初歇,蝉儿惊动的声音如玉佩在空中作响,又如玉筝调柱般美妙动听。昔日的明镜已经昏暗,容貌已经憔悴,可为何蝉翼还像从前那样娇美?金铜仙人铅泪如洗,去国辞乡,只可叹她携盘远去,不能再贮藏清露以供哀蝉了。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沧桑历尽,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注释“一襟”句:一襟:满腔。宫魂断:用齐后化蝉典。宫魂,即齐后之魂。凉柯:秋天的树枝。暗叶:浓暗

暗的树叶。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调:调整弦柱。“镜暗妆残”二句: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娇鬓:美鬓,借喻蝉翼的美丽。铜仙:用汉武帝金铜仙人典。枯形:指蝉蜕。消得:经受的住甚:正。清商:清商曲,古乐府之一种,曲调凄楚。漫想:空想。熏风:南风,此指夏天。

赏析

  “一襟余恨宫魂断”。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词的起笔直摄蝉的神魂,从而避开了蝉的环境和形态。“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处活着。写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叫声。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惋。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离愁深诉”承上“宫魂余恨”,“重把”与“年年”相呼应,足见“余恨”之绵长,“离愁”之深远。

  “西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然而,“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雨后的蝉声却异常宛转动听,清脆悦耳,恰如击打玉佩流过夜空,又如玉筝弹奏声在窗外起,令闻者极为惊讶。“瑶

佩流空,玉筝调柱。”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弄筝。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欢乐与“西窗过雨”后的悲哀相对照,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对比。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女子长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既然如此,此时何以如此着意打扮?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上片咏蝉,从正反两面互为映衬。转而写蝉的饮食起居。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词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含意深远,用事贴切,不着斧痕。据史载,汉武帝铸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于建章宫。魏明帝时,诏令拆迁洛阳,“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李贺曾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句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以餐风饮露为生的蝉,露盘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写哀蝉临秋时的凄苦心情。蝉翼微薄,哪堪阵阵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沧桑。

  “馀音更苦”,蝉之将亡,仍在苦苦哀鸣,令人顿觉凄苦异常。“馀音”与上片“重把离愁深诉”呼应。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清高”意谓蝉的本性宿高枝,餐风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许的贤人君子。哀音飒飒,苦叹造化无情,结局竟如此辛酸。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光明突现:夏风吹暖,柳丝摇曳,那正是蝉的黄金时代。辉光是虽甚,但已属昨日之黄花,欢乐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花外集》和《乐府补题》中都收录了这首词。《乐府补题》为宋遗民感愤于元僧杨琏真伽盗发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咏物词集。词中的齐后化蝉、魏女蝉鬓,都是与王室后妃有关,“为谁娇鬓尚如许”一句,还有可能关合孟后发髻。词中运用金铜承露典故,隐射宋亡及帝陵被盗事。咏物托意,且以意贯串,无有痕迹。

  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病翼”、“枯形”,是形容饱尝苦难的遗民形象。最后以寒蝉“漫想”二字,一笔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尽之势。全词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词人哀吟,宛如寒蝉悲鸣,既贴物写形、写声,又超物写意,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创作背景

  王沂孙生活于宋末元初,切身地经历南宋国之变,在他个人思想上留

下一丝极深的抹不去的痛。他正当报国年华之时,目击国家的败亡,黯然伤神,又流落异族之手,情何以堪。该词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

作者简介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116889.html

上一篇: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