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24 05:31:25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湮落缪苏

出自先秦的《商頌·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适,稼穑匪解。天命降監,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于下國,封建厥福。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甯,以保我後生。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寝成孔安。譯文及注釋

譯文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興師讨伐荊楚。王師深入敵方險阻,衆多楚兵全被俘虜。掃蕩荊楚統治領土,成湯子孫功業建樹。你這偏僻之地荊楚,長久居住中國南方。從前成湯建立殷商,那些遠方民族氐羌,沒人膽敢不來獻享,沒人膽敢不來朝王。殷王實爲天下之長。上天命令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時來朝來祭,不受責備不受鄙夷,好好去把農業管理。上天命令殷王監視,下方人民恭謹從事。賞不越級罰不濫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達諸侯,四方封國有福享受。殷商都城富麗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樣。武丁有着赫赫聲名,他的威靈光輝鮮明。既享長壽又得康甯,是他保佑我們後人。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樹柏樹挺拔參天。把它砍

砍斷把它遠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長長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壯溜圓。寝廟落成神靈安恬。

注釋撻(tà):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興之主,曾任用賢人傅說(yuè)爲相,并不斷對西北的貢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荊楚:即荊州之楚國。《史記·楚世家》:“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其長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芈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爲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爲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陽。”罙(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隸變作“罙”。裒(póu):“捊”之别體,通“俘”,俘獲。湯孫:指商湯的後代武丁。緒:功業。女(rǔ):同“汝”,你。鄉(xiàng):通“向”。自彼氐羌:自,猶“雖”;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狹西、甘肅、青海一帶的邊遠民族。常:長。“常”是“尚聲”字,與“長”字古音同部,故可釋爲“長”。多辟(bì):衆多諸侯國君。績:通“迹”。來辟:猶言

“來王”、“來朝”。禍适:讀同“過谪”,義爲譴責。解(xiè):同“懈”。嚴(yǎn):同“俨”,敬謹。不僭(jiàn)不濫:毛傳:“賞不僭、刑不濫也。”封:毛傳:“大也。”商邑:指商朝的國都西亳。《史記·殷本紀》正義:“湯自南亳遷西亳,仲丁遷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遷也。”殷高宗武丁是盤庚之後的中興之主,其時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師。翼翼:都城盛大貌。極:準則。濯(zhuó)濯:形容威靈光輝鮮明。後生:猶言後代子孫。景山:陳奂《詩毛氏傳疏》:“考今河南偃師縣有缑氏城,縣南二十裏有景山,即此詩之景山也。”丸丸:形容松柏條直挺拔。方:是,乃。斲(zhuó):同“斫”,砍。虔: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以爲“削”。此指用刀削木。桷(jué):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長貌。旅:當依毛傳釋爲“陳列”。有閑:閑閑,大貌。寝:此指爲殷高宗所建的寝廟。古時的寝廟分兩部分,後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遺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廟”。孔:很。

鑒賞

  《商頌·殷武》這首詩的主旨,是通過高宗寝廟落成舉行的祭典,極力頌揚殷高宗繼承成湯的事業所建樹的中興業績。

  全詩共六章,一、四、五章每章六句,二、六章每章七句,三章

五句。前五章寫殷高宗武丁中興之事,最後一章寫高宗寝廟落成的情景。

  這首詩歌在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寫的側重點。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撻彼殷武,奮伐荊楚”二句,表現了武丁對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荊之旅”,寫出武丁的軍隊是在突破險阻中取得節節勝利。“有截其所,湯孫之緒”,特别點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荊楚之地,那是因爲他是成湯的後世子孫,理應有所作爲。第二章寫武丁對荊楚的訓誡。“維女(汝)荊楚,居國南鄉(向)”二句,從荊楚所處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應俯首聽命。“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這是以成湯征服氐、羌的先例來告誡荊楚歸服,可謂是“剛柔并舉”。第三章隻有五句,可能有脫文,是寫四方諸侯來朝。說殷武丁秉承“天命”統治諸侯,因之諸侯入國朝見天子、在封地勤治農事,都是他們應盡的職守。第四章,進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興之主,人民百姓隻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動。第五章,寫商朝的國都西亳地處中心地帶的盛況,這裏曾是中興之主殷武丁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兩句詩來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長達五十九年,說他“赫赫厥

聲,濯濯厥靈”,并不過分。末章描寫修建高宗寝廟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兩句詩作比興,不但形象生動,而且有象征意義,象征殷武丁的中興業績垂之不朽。

  這首詩在用韻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韻,“武”“楚”“阻”“旅”“所”“緒”同葉魚部韻;第二章除“維女荊楚”一句不用韻,其餘句句用韻,“鄉”“湯”“羌”“享”“王”“常”同葉陽部韻;第三章句句用韻,“辟”“績”“辟”“适(谪)”“解(懈)”是錫支通韻;第四章句句用韻,前後換韻,“監”“嚴”“濫”“遑”是談陽合韻,“國”“福”葉職部韻;第五章句句用韻,前後換韻,“翼”“極”葉職部韻,“聲”“靈”“甯”“生”葉耕部韻;最後一章句句用韻,“山”“丸”“遷”“虔”“梃”“閑”“安”葉元部韻。由于末章用元韻一韻到底,頗能渲染出宗廟落成的喜慶氣氛。

創作背景

  《商頌·殷武》,《毛詩序》所作題解爲“祀高宗也”,謂其爲商人祭祀歌頌殷高宗武丁之詩。但魏源本三家詩之說,雲:“春秋僖四年,公會齊侯、宋公伐楚,此詩與《魯頌》‘荊舒是懲’,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時同事同詞,故宋襄公作頌以美其父(桓公)。”

出自先秦的《商颂·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译文注释

译文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上天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上天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

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注释挞(tà):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荆楚:即荆州之楚国。《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罙(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裒(póu):“捊”之别体,通“俘”,俘获。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女(rǔ):同“汝”,你。乡(xiàng):通“向”。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多辟(bì):众多诸侯国君。绩:通“迹”。来辟:犹言

“来王”、“来朝”。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解(xiè):同“懈”。严(yǎn):同“俨”,敬谨。不僭(jiàn)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封:毛传:“大也。”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翼翼:都城盛大貌。极:准则。濯(zhuó)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后生:犹言后代子孙。景山: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方:是,乃。斲(zhuó):同“斫”,砍。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此指用刀削木。桷(jué):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长貌。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鉴赏

  《商颂·殷武》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每章六句,二、六章每章七句,三章

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

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创作背景

  《商颂·殷武》,《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114806.html

上一篇: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