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17 17:25:46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花残满地殇

出自唐代元稹的《離思五首》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钗漫篸綠絲叢。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譯文及注釋

譯文愛在早晨的鏡子裏欣賞殘妝,钗環插滿在發絲叢中。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仿佛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仿佛要化開了一般。

山泉繞着街道緩緩流去,萬樹桃花掩映着小樓。我(在樓上)悠閑地翻看道教書籍慵懶着沒有起身,隔着水晶簾看(你在妝台前)梳頭。

著壓(一種織布工藝)的紅羅總是追逐時髦新穎的花樣,繡着秦吉了(一種類似鹦鹉的鳥)花紋的紗布染着酒曲一樣的嫩色。(你說)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質太薄弱,稍微有些經緯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别處的水相形見绌;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霭,就覺得别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于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爲修道,也許是因爲你的緣故吧。

當時百花齊放,我卻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給你這

這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兩三棵樹一樣靜靜地站在江邊,可憐隻有一樹綠葉和我一起度過殘春。

注釋篸(zān):古同“簪”。須臾(yú):片刻,很短的時間。散漫:慢慢的。慵(yōng):懶惰,懶散。水晶簾:石英做的簾子;一指透明的簾子。吉了(liǎo):又稱秦吉了,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樣的嫩色。纰(pī)缦(màn):指經緯稀疏的披帛。曾經滄海難爲水:此句由孟子“觀于海者難爲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意思是已經觀看過茫茫大海的水勢,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除卻巫山不是雲: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賦》裏“巫山雲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稱不上彩雲。取次:随便,草率地。緣:因爲,爲了。發:開放。白人:皮膚潔白的人。詩中指亡妻。

賞析

  其一

  其一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态。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态。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钗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其二

 

 元稹這首詩的一、二句,也給人以超凡絕塵之感。碧山清泉漫流,萬樹桃花掩映,已非崔護《題城南莊》“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樓中麗人定是美豔絕倫的仙姝無疑。置景由遠及近,敷色自淺人深,焦點漸次凸現,爲人物登場設置了懸念及具體環境氛圍。詩是有聲的畫,畫是無聲的詩。如果兩者與規定戲劇情景渾融,就會産生意想不到的絕佳藝術效果。

  三、四兩句推出人物,工筆細描閨中“畫眉”故事,對照着筆,角度則從一方眼中寫出,此亦有助于豐富潛在的戲劇因素與人物心理層次。“閑讀道書慵未起”,“道書”不管是緻用明道的儒家經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閑”字傳神地刻畫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層深曲對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憐,又流露無限呵護摯愛深情,是二層深曲對比;風光旖旎的閨房之樂出以如此潇灑高雅筆緻,是三層深曲對比。“水晶簾下看梳頭”也有許多曲折:水晶簾與美人妝,一層;情人眼裏看與被看,又一層;好景不長,水月鏡花,則更深一層。蘇轼《江城子》詞雲:“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同樣以“樂境寫悲哀”,同樣表現對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長思念,同樣打破并濃縮了時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蘇詞托之以夢,入而即出,“相顧無言,

惟有淚千行”;元詩則沉浸一往情深的回憶,仿佛在銀幕“定格”,癡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簾下看梳頭”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導讀者走向真善美詩境,從而具有普遍的道德價值與美學意義。        其三

  這首詩運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寫著壓的紅羅總是追逐新穎的花樣,就好像别的女子總是一個比一個動人。繡着秦吉了花紋的輕紗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樣的嫩色,你不要說紗太薄,因爲隻有這樣的紗才是最好的。正是因爲亡妻韋叢典雅淡泊,賢惠端莊,詩人才把她比作經緯稀疏的紗布才是最好的,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卻也隻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現出這種天長地久的真摯。

  其四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緻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别處的水相形見绌。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宋玉《高唐賦序》說,其雲爲神女所化,上屬于天,下入于淵,茂如松榯,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别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爲喻

,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曆過“滄海”、“巫山”,對别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隐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爲水”、“不是雲”,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像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述。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于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另外,這裏的“修道”,也可以理解爲專心于品德學問的修養。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學也好,對元稹來說,都不過是心失所愛、悲傷無法解脫的一種感情上的寄托。“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緻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

  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春天裏百花齊放,詩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與自己的妻子,那個皮膚潔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鬥豔,詩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爲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

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就好像那潔白的梨花,靜靜地在枝頭綻放。可是,妻子已經過世,滿樹的梨花凋謝了,隻剩下綠葉,孤零零地度過殘春。詩人把運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綠葉,抒發了對亡妻的無盡懷念。

創作背景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爲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元稹與她兩情甚笃。7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組詩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出自唐代元稹《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注释

译文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

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注释篸(zān):古同“簪”。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散漫:慢慢的。慵(yōng):懒惰,懒散。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取次:随便,草率地。缘:因为,为了。发:开放。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赏析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

,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

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创作背景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元稹与她两情甚笃。7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组诗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111083.html

上一篇: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