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
海边。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
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
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
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
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
位置来
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
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
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
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
滴滴,尽是
诗人豪情万丈。
《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
这是写远景,从平地
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
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
是以夸张
写真实。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
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次联是说,我在深山前行,缭绕的
云雾分向两边,回头望去,白云又在
身后合成了茫茫的一片。我朝濛濛的青霭走去,一到面前却杳然不见。
次联写近景,“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
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
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的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历的人并不陌生。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
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濛濛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
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濛濛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那些
值得观赏的景物,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濛濛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惟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刚才呈现于眉睫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并不明说,为我们留
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颈联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
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
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
至于终南山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
表现。游山而有这样的
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经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的绵远,南北的辽阔,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
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这全景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的千形万态。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尾联是说,我想在山里
找一个人家投宿,隔着涧流,询问林中的樵夫。
对于尾联,历来
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
评价。对此,清沈德潜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集》)然而通过玩其语意,我们似乎可以领会更
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省略了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山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
他是怎样发现这一樵夫的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响动,使人循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居住,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
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
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深懂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
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以不全求全”,从而
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
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
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创作背景。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至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
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
影响很大。佛教有
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
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广州白云山的美好句子 描写高山白云的优美句子
分享一下潮汐APP里和云有关10则的#潮汐日帖#:。01。云朵飘进我的生活,不再带来狂风骤雨,而是为我的落日天空增添别样光彩。——泰戈尔02。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全文阅读]
「原创现代诗」邂逅相思 关于相思的诗句
有一只美丽的小鸟,从我的心头里飞起。张开一双毛茸茸的羽翼,在我的心头上时高时低。她没飞向远方,只在天空里盘旋,徘徊,就这样展翅飞翔,不知劳累。她曾想落地,却没有找到...[全文阅读]
欢乐的聚会(31班同学) 忆同学再相聚
【常】忆同窗旧梦留,【乐】游母校往昔悠。【中】年方恨读书少,【学】海行舟永不休。按《中华新韵》...[全文阅读]
这一生 我们该把自己交给谁
小寒未见冰点寒风押着乌云一起殉葬阳光爬上窗又一次放射出烈焰的光芒闭上眼,躺在诗笺上把自己交给阳光任火辣辣的光在身上滚烫打开音响让爱的主打曲,循环翻唱静静走...[全文阅读]
爱情诗歌大全 守护城堡
我把伤藏在天涯的一角等待着遗梦的临盆在洗刷铜镜前你看到了那三尺青峰的帷穿过梦的城堡把我的爱收揽一对海子的眼睛在那麦地里想着那梦中的三姐妹而我想的唯独你...[全文阅读]
我与冬天有个约定作文(通用41篇)
在这注定丰收在望的秋天我忘恩负义,和冬天有个约定他给这四季不明年头,一个如假包换的冬天我放下犁铧镰锄,复辟农闲的生活不管年前年后事,音乐美酒吟风弄月而这冬天,必...[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