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后来刘若英-我等你“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
这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歌词是施人诚
写的,很有感触,幽怨间包含无奈,美丽中夹杂酸楚,在
歌手刘若英演唱下,就像邻家女孩,朴素清新,温柔而
坚强,凄婉的曲风,明
快的色调,形成鲜明
对比,曾经在那个
时代引起
很多人的共鸣,成为刘若英的代表作之一。栀子花,六瓣平铺,更有重台,花色洁白无瑕,花香清新馥郁,沁人心脾,是典型的
南方花卉,从
春天到初夏,次第
开放,
花期长,花香持久,即可观叶又可观花闻香,还可以赏果观形,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诗词歌赋的常咏之物,也促就了一首首优美的诗词,千古流传。栀子在秦汉以前是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
最高级的
服装就是用栀子,长沙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
是以栀子
染色获得的。唐朝伟
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杜甫就关于栀子的诗词就说明了染色作用。《栀子》唐杜甫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在该首诗中,杜甫对栀子充满溢美之词,说明栀子是人间少见的
植物花卉,
全身都是宝,不但果实可以染色,还可以做药材,清热泻火,药性中和;红色的果实,洁白的花朵,
四季青翠的绿叶,小雨过后的枝丫,透露出江南烟雨的情新,太
让人喜爱了,因此不得不“无情”(无情更有情)地把它
移栽到江边,和江波相辉映,相得益彰。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是宫体诗流派的创立者,提倡“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风格华丽青艳,对后世
影响颇深,其中有一首关于栀子的诗:《咏栀子花》梁萧纲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唐朝诗人王建继承了萧纲的诗词风格,以“宫词”著称,关于栀子的诗词清新明快,爽朗上口。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唐朝“诗豪”刘禹锡,一生
命运多舛,
然而刘禹锡乐观积极,诗风简洁明快,俊爽飘逸,曾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即便是多次遭贬,依然是斗志不改,其关于“桃花”的诗词
典故流传千古。这里我们来
看看他关于栀子的诗:《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唐刘禹锡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这首诗是刘禹锡和当时的宰相令狐绹关于栀子花诗词的和诗,“越桃”就是栀子,“琼树”、“玉京”都是
传说中的上天仙宫景色,诗词赞美栀子,
四川其他花都已开败,然而栀子却悠然独开,色如琼花洁白,香似玉虚宫而至,雍容典雅,非世间凡俗之物。“同心”说明二人感情和睦,
相互知心之交,“那忧别叶催”双关之意,说明他人是挑拨不了我们之间的
关系的,最后一句更是将栀子比作梅花,如果想吟诗
作赋,不必
等到寒梅盛开,
看到栀子就完全可以了。把栀子的色、香、神、气描述的活
灵活现。宋朝诗人关于咏叹栀子的诗词最多,我们这里撷取几首简单赏析。《咏余商卿栀子花》宋·刘过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诗人刘过
欣赏友人栽培的栀子花,对其不限溢美之词,该诗大意是:栀子花洁白如雪,并不想和众芳争艳,自然朴素,就
好像前去佛寺礼佛,犹如未嫁处子著素绢,梅子时节
阴雨绵绵,
游览走的都已经倦怠困顿,临近山脚,
衣服都被打湿了(“征衣”代表旅人之衣),突然一股清香扑鼻,就好像熏炉燃放的檀香,让人清醒,吸引着走向友人家,从而得以鉴赏友人栽培栀子的纯清洁玉姿,如同不需花费香火钱
就可以参见佛尊。《水栀子》宋·朱淑真一根曾寄小峰峦,苫葡香
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这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关于栀子的诗,其诗词风格大多
哀怨香艳,是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词人。“苫葡”
指的就是栀子,该首《水栀子》颇为哀怨
凄美,赞美栀子冰心玉质,要比桂花更超凡脱俗,更
应该在月宫中的是栀子而不是桂花。《栀子花》宋·杨万里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篸
瓶子,无风忽鼻端。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
大家";又作";
中兴四大诗人";,是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
一代词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这首《栀子花》幽默风趣,有点为栀子鸣不平的节奏,其原因是他
崇拜的诗人黄庭坚只有关于《山矾》的诗,却没有栀子的诗词,真是让人遗憾。山矾花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
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山矾
黄山谷喜爱山矾,甚至爱的流连忘返,其有《山矾花二首》,其一《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是这么写的:“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
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着幽香未拟回。”,并且在诗的前面
还有一小序:“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
王安石)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这也是后世山矾
花名字的来历。杨万里在看到栀子后,很为栀子感到惋惜,《栀子花》大意是:栀子花高矮和人相近,非常适宜欣赏,花色就像过年时节的雪花一样洁白,“恰”、“将”用词非常巧妙,就好像栀子懂得人的心思一样;孤芳自赏,清洁高雅,在酷暑中带来清凉的芬芳,用双关拟人的手法赞美栀子的品格;栀子花,可以
采摘一朵插在花瓶里欣赏(篸zān,同簪,插的意思),即便是没有清风,
也可以幽香扑鼻;只是想问问山谷老人,为何只赞
美山矾却
不知道讴歌栀子呢?整首诗对仗工整,风雅情趣,略带诘责,诙谐幽默,热情讴歌栀子的色香气质。历代文人墨客,关于栀子的诗词不胜枚举,篇幅所限,难以一一列举,笔者也是撷拾几首,以管窥豹,浅探古人的诗词风采,同时将
一些栀子花的倩影贴出,与诸君共勉,希望能够
传播花卉诗词
文化,提高精神修养,共同塑造美好的现代生活。2018-3-9榆木斋的优美
诗词鉴赏。
枯木。
后来刘若英-我等你。
“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这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歌词是施人诚写的,很有感触,幽怨间包含无奈,美丽中夹杂酸楚,在歌手刘若英演唱下,就像邻家女孩,朴素清新,温柔而坚强,凄婉的曲风,明快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曾经在那个时代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成为刘若英的代表作之一。
栀子花,六瓣平铺,更有重台,花色洁白无瑕,花香清新馥郁,沁人心脾,是典型的南方花卉,从春天到初夏,次第开放,花期长,花香持久,即可观叶又可观花闻香,还可以赏果观形,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诗词歌赋的常咏之物,也促就了一首首优美的诗词,千古流传。
栀子在秦汉以前是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就是用栀子,长沙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关于栀子的诗词就说明了染色作用。
《栀子》。
唐杜甫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在该首诗中,杜甫对栀子充满溢美之词,说明栀子是人间少见的植物花卉,全身都是宝,不但果实可以染色,还可以做药材,清热泻火,药性中和;红色的果实,洁白的花朵,四季青翠的绿叶,小雨过后的枝丫,透露出江南烟雨的情新,太让人喜爱了,因此不得不“无情”(无情更有情)地把它移栽到江边,和江波相辉映,相得益彰。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是宫体诗流派的创立者,提倡“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风格华丽青艳,对后世影响颇深,其中有一首关于栀子的诗:。
《咏栀子花》。
梁萧纲。
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唐朝诗人王建继承了萧纲的诗词风格,以“宫词”著称,关于栀子的诗词清新明快,爽朗上口。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唐朝“诗豪”刘禹锡,一生命运多舛,然而刘禹锡乐观积极,诗风简洁明快,俊爽飘逸,曾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即便是多次遭贬,依然是斗志不改,其关于“桃花”的诗词典故流传千古。这里我们来看看他关于栀子的诗:。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唐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这首诗是刘禹锡和当时的宰相令狐绹关于栀子花诗词的和诗,“越桃”就是栀子,“琼树”、“玉京”都是传说中的上天仙宫景色,诗词赞美栀子,四川其他花都已开败,然而栀子却悠然独开,色如琼花洁白,香似玉虚宫而至,雍容典雅,非世间凡俗之物。“同心”说明二人感情和睦,相互知心之交,“那忧别叶催”双关之意,说明他人是挑拨不了我们之间的关系的,最后一句更是将栀子比作梅花,如果想吟诗作赋,不必等到寒梅盛开,看到栀子就完全可以了。把栀子的色、香、神、气描述的活灵活现。
宋朝诗人关于咏叹栀子的诗词最多,我们这里撷取几首简单赏析。
《咏余商卿栀子花》。
宋·刘过。
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
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
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
诗人刘过欣赏友人栽培的栀子花,对其不限溢美之词,该诗大意是:栀子花洁白如雪,并不想和众芳争艳,自然朴素,就好像前去佛寺礼佛,犹如未嫁处子著素绢,梅子时节阴雨绵绵,游览走的都已经倦怠困顿,临近山脚,衣服都被打湿了(“征衣”代表旅人之衣),突然一股清香扑鼻,就好像熏炉燃放的檀香,让人清醒,吸引着走向友人家,从而得以鉴赏友人栽培栀子的纯清洁玉姿,如同不需花费香火钱就可以参见佛尊。
《水栀子》。
宋·朱淑真。
一根曾寄小峰峦,。
苫葡香清水影寒。
玉质自然无暑意,。
更宜移就月中看。
这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关于栀子的诗,其诗词风格大多哀怨香艳,是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词人。“苫葡”指的就是栀子,该首《水栀子》颇为哀怨凄美,赞美栀子冰心玉质,要比桂花更超凡脱俗,更应该在月宫中的是栀子而不是桂花。
《栀子花》。
宋·杨万里。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是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一代词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这首《栀子花》幽默风趣,有点为栀子鸣不平的节奏,其原因是他崇拜的诗人黄庭坚只有关于《山矾》的诗,却没有栀子的诗词,真是让人遗憾。
山矾花。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山矾。
黄山谷喜爱山矾,甚至爱的流连忘返,其有《山矾花二首》,其一《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是这么写的:“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平生习气难料理,爱着幽香未拟回。”,并且在诗的前面还有一小序:“江湖南野中,有一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号为郑花。王荆公(王安石)尝欲求此花栽,欲作诗而漏其名,予请名山矾。野人采郑花以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名山矾。”,这也是后世山矾花名字的来历。
杨万里在看到栀子后,很为栀子感到惋惜,《栀子花》大意是:栀子花高矮和人相近,非常适宜欣赏,花色就像过年时节的雪花一样洁白,“恰”、“将”用词非常巧妙,就好像栀子懂得人的心思一样;孤芳自赏,清洁高雅,在酷暑中带来清凉的芬芳,用双关拟人的手法赞美栀子的品格;栀子花,可以采摘一朵插在花瓶里欣赏(篸zān,同簪,插的意思),即便是没有清风,也可以幽香扑鼻;只是想问问山谷老人,为何只赞美山矾却不知道讴歌栀子呢?整首诗对仗工整,风雅情趣,略带诘责,诙谐幽默,热情讴歌栀子的色香气质。
历代文人墨客,关于栀子的诗词不胜枚举,篇幅所限,难以一一列举,笔者也是撷拾几首,以管窥豹,浅探古人的诗词风采,同时将一些栀子花的倩影贴出,与诸君共勉,希望能够传播花卉诗词文化,提高精神修养,共同塑造美好的现代生活。
2018-3-9榆木斋。
雨后新晴
日角初露,薄雾渐去,昨夜风雨飒叶。倚楼听,枝打声。;窗儿明,有鸟声,声声沁人意。意在此,心在彼,不曾相宜,却总相宜。尽在雨后新晴里。...[全文阅读]
咏鄱阳湖
李文旺1990年桂林山水万人睹,娉婷西湖更楚楚,君若江西走一回,留恋鄱湖忘西湖。...[全文阅读]
赞美春天
赞美春天赞美春天春天的花儿,娇艳美丽。春天的气息,沁人心脾。春天的大地,生气勃勃。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啊!我爱和煦的春风;我爱牛毛似的春雨;我爱春天的芬芳;我...[全文阅读]
党旗颂
七月的朝霞,染红东边的天际;七月的彩虹,连起远方的天地;七月的党旗,颜色格外的艳丽;七月的党旗,飘扬了九十三年,七月的党旗,举手向你敬个礼!党旗啊,党旗!你是团...[全文阅读]
描写夏天的现代诗10首
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雨如万条银丝从天...[全文阅读]
古塔
斜杵在黄土高原的皱纹里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你的本质都是一疙瘩黄土以巍然拔节的姿势以跂足瞭望的神情横空出世 像一柱冲天的土漏斗像一棵根深柢固的大树像一位顶天...[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