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发布时间:2022-11-01 20:45:56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海畔尖山似劍芒,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爲化作身千億, 散向峰頭望故鄉。
拼音解讀
hǎi pàn jiān shān sì jiàn máng , qiū lái chù chù gē chóu cháng 。 ruò wéi huà zuò shēn qiān yì , sàn xiàng fēng tóu wàng gù xiāng 。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海邊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劍鋒,在這悲秋的季節,處處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腸。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愁腸和身子割成千萬份,撒落在峰頭上眺望故鄉?

注釋①選自《柳河東集》。“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長沙)人,龍安海禅師的弟子,作者的朋友。時從臨賀到柳州會見詩人②劍铓:劍鋒。蘇轼《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詩有“割愁還有劍铓山”。自注雲:“柳子厚雲:‘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皆嶺南詩也”③若爲:怎能

相關賞析

  柳宗元這首詩,給讀者的印象是:詩人通過奇異的想象,獨特的藝術構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盡量傾吐了出來;它的抒情方式,是屬于嚴羽《滄浪詩話》裏所說的“沈著痛快”一類。這在唐人絕句中是不多見的。

  柳宗元從永州司馬改任柳州刺史後,一直懷友望鄉,愁思郁結。爲了排遺愁思,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他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見四野群峰皆如劍鋒,更觸動愁懷,真是“登高欲自舒,彌使遠念來”(《湘口館》)。于是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寄給京城長安親友,以表達對他們強烈的懷念之情。

  首句寫登山所見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劍铓”,這是描寫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劍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驚心動魄。但這并非誇張之詞,而是寫實,是貼切的描寫。柳州一帶,千山林立,多拔地峭豎,有如桂林。蘇轼說:“仆自東武适文登,并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铓。誦子厚(柳宗元的字)詩,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漁隐胡仔也說:“餘兩次侍親赴官桂林,目睹峰巒奇怪?'海畔尖山似劍铓'之句,真能紀其實也。”

  第二句緊承上句,觸景傷懷:“秋來處處割愁腸”。秋天是萬物由盛而衰的季節,天氣蕭瑟,樹木凋零,容易惹動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詞,詩人此時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腸”一語,是由“似劍铓”的比喻所産生聯想。似劍铓的尖山,在蕭瑟的秋季裏,對“一身去國三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來說,确是覺得有如鋒利的寶劍在割自己的愁腸似的。詩人的憤郁絞痛由此可見一斑。

  三、四兩句由峭拔似劍铓的群峰進一步産生出一個奇特的幻想:詩人希望能有一個變身法,将一身變化作千萬個身,以便“散上峰頭望故鄉”。這雖是一種幻想,卻把詩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懷念親友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真切強烈,形象生動。

  這首詩前兩句比喻新穎貼切,後兩句設想更是奇特,但都是從實感中産生,并非憑空誕想,所以讀來既新鮮又真實感人。

  此詩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一樣,都是寄懷之作,通過登臨所見,觸景傷情,抒發懷念友人和故鄉之情,隻是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是七律,詩中托景抒懷,曲折傳情,意在言外。這首詩是七絕,詩中熔情入景,用淺顯的語言來描寫内心中隐情,表現得鮮明突出。二詩異曲同工,各臻其妙。

  詩題标明“寄京華親故”。“望故鄉”而“寄京華親故”,意在訴說自己慘苦的心情、迫切的歸思,希望在朝舊交能夠一爲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蘇轼論唐人詩,以柳宗元和韋應物相提并論,指出他們的詩,“發纖秾于古簡,寄至味于淡泊。”(見《書黃子思詩集後》)王士祯也說:“風懷澄澹推韋柳。”“簡古”、“澹泊”或“澄澹”,乃是柳詩意境風格的一個方面,雖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并不能概括柳詩的全貌。柳詩自有其别調。他的詩,像懸崖峻谷中凜冽的潭水,經過沖沙激石、千回百折的過程,最後終于流入險阻的絕澗,渟滀到徹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鑒人毛發;岸旁蘭芷,散發着幽郁的芬芳。但有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會把它激起跳動飛濺的波瀾,發出凄厲而激越的聲響,使人産生一種魂悸魄動的感覺。此詩中詩人跳動飛濺的情感波瀾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産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介紹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進士,曾爲監察禦史。唐順宗時爲禮部員外郎,參加了以王叔文爲首的政治改革集團。這個政治改革集團,反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推行免除部分苛捐雜稅等具有進步意義的政策。因爲改革觸犯了宦官權豪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憲宗李純繼位後,改變遂告失敗,王叔文被殺,柳宗元等人被貶到邊遠的地區。柳宗元先被貶爲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司馬,十年後,改爲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最後病死在柳州,年僅四十六歲。人稱柳河東,有《柳河東集》。他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詩歌的創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詣。他的詩,善于寓情于景,寫得俊雅峭拔。

以上就是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赏析: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拼音解读
hǎi pàn jiān shān sì jiàn máng , qiū lái chù chù gē chóu cháng 。 ruò wéi huà zuò shēn qiān yì , sàn xiàng fēng tóu wàng gù x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万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注释①选自《柳河东集》。“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的朋友。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诗人②剑铓:剑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有“割愁还有剑铓山”。自注云:“柳子厚云:‘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皆岭南诗也”③若为:怎能

相关赏析

  柳宗元这首诗,给读者的印象是: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上峰头望故乡”。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这首诗前两句比喻新颖贴切,后两句设想更是奇特,但都是从实感中产生,并非凭空诞想,所以读来既新鲜又真实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苏轼论唐人诗,以柳宗元和韦应物相提并论,指出他们的诗,“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见《书黄子思诗集后》)王士祯也说:“风怀澄澹推韦柳。”“简古”、“澹泊”或“澄澹”,乃是柳诗意境风格的一个方面,虽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并不能概括柳诗的全貌。柳诗自有其别调。他的诗,像悬崖峻谷中凛冽的潭水,经过冲沙激石、千回百折的过程,最后终于流入险阻的绝涧,渟滀到彻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鉴人毛发;岸旁兰芷,散发着幽郁的芬芳。但有时山洪陡发,瀑布奔流,会把它激起跳动飞溅的波澜,发出凄厉而激越的声响,使人产生一种魂悸魄动的感觉。此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最后病死在柳州,年仅四十六岁。人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以上就是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20404.html

上一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