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9 18:59:39
謝逸名無逸。關于他這首詞,據《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三十三引《複齋漫錄》雲:“無逸嘗于黃州關山杏花村館驿題《江城子》詞,過者每索筆于館卒,卒頗以爲苦,因以泥塗之。”據此可知此詞作于黃州館驿。人們經過這裏,看到這首詞都紛紛向館卒索筆抄錄。
詞的主題是懷人。于憶舊中抒寫相思之情。首先從空間着筆,展開一個立體空間境界。杏花村館的酒旗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清清的流水,靜靜地淌着。花,已經謝了,春風吹過,卷起陣陣殘紅,。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處的具體環境。這一切都顯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層淡淡的惆怅色彩。杏花村與酒連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來酒店多以杏花村爲名。
“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野渡”句用韋應物《滁州西澗》詩“野渡無人舟自橫”,“野渡舟橫”顯出了環境的凄幽荒涼。而一見到“楊柳綠陰濃”,又不免給詞人增添了一絲絲離愁。楊柳往往與離愁别恨聯在一起,楊柳成爲了離别的象征物。“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吳文英《風入松》)“綠陰濃”,也含有綠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離愁别恨的楊柳,與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諧一緻的。這一切又爲下文“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的懷人怅别作了鋪墊,渲染了環境氛圍。經過上文渲染、鋪墊之後,“人不見”的“人”就不是憑空出現的了。“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謝逸是江西臨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雖工詩能文,卻科場不利,屢試不第,以布衣終老。這樣一位落拓文人,身在異鄉,心情凄苦,自不待言,遠望江南,青山隐隐,連綿無際,相思離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遠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見,可見的惟有無窮無盡的春草,與天相接,延伸到無限遙遠的遠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離别相思的物象。《楚辭·招隐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詞人用了一個遠鏡頭,遠望春草連天,伊人何處?心馳神往,離恨倍增。
過片緊接上片,由望斷江南而人不見的相思之苦,自然轉入到回憶往事。“夕陽……畫屏中”五句全是回憶往事,由上片的從空間着筆轉入到下片的時間追憶。五句都是“記得”的内容,都應由“記得”領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詞尤忌全用平鋪直叙,所以作者從回憶開始,馬上描繪形象,而不從叙事入手。在一個夕陽西下的美好時刻,樓外晚煙輕籠,在這漫馨旖旎的環境裏,一位絕色佳人出現了。融融脂粉,香氣宜人,淡淡眉峰,遠山凝翠。詞人不多作鋪叙筆法寫她的面容、體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體的借代修辭法,讓讀者通過審美聯想去想象她的美麗,隻寫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較之盡情鋪叙,一覽無餘,更令人神往。這是多麽鮮明的形象!在詞人記憶的熒光屏上永遠不會消失。然後再用補寫辦法,補叙往事:“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這說明上面的一切都發生在樓上的畫屏中。至于相見以後,是很快就離别了呢,還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作者不再作任何說明。填詞也如繪畫,繪畫不能把整個紙面全部畫滿,什麽都畫盡,而應該留下适當的空白,筆盡而意不盡。填詞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讓讀者想象的餘地。
回憶至此,一筆頓住,将時間拉回到眼前,“隻有關山今夜月,千裏外,素光同。”回憶的風帆駛過之後,詞人不得不面對現實。關山迢遞,春草連天,遠望佳人,無由再見。詞人心想:隻有今夜天上的一輪明月照着他鄉作客的我,也照着遠隔千裏的她,我們隻有共同向明月傾訴相思,讓我們通過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邁兮音塵阙,隔千裏兮共明月。”(南朝宋謝莊《月賦》)“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蘇轼《水調歌頭》)詞人此時的心境也許與此相似。謝逸著《溪堂詞》。毛子晉雲:“溪堂小令,皆輕倩可人。”《詞苑叢談》稱其詞“标緻隽永。”此詞亦頗近之。
謝逸名無逸。關于他這首詞,據《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三十三引《複齋漫錄》雲:“無逸嘗于黃州關山杏花村館驿題《江城子》詞,過者每索筆于館卒,卒頗以爲苦,因以泥塗之。”據此可知此詞作于黃州館驿。人們經過這裏,看到這首詞都紛紛向館卒索筆抄錄。
詞的主題是懷人。于憶舊中抒寫相思之情。首先從空間着筆,展開一個立體空間境界。杏花村館的酒旗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清清的流水,靜靜地淌着。花,已經謝了,春風吹過,卷起陣陣殘紅,。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處的具體環境。這一切都顯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層淡淡的惆怅色彩。杏花村與酒連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來酒店多以杏花村爲名。
“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野渡”句用韋應物《滁州西澗》詩“野渡無人舟自橫”,“野渡舟橫”顯出了環境的凄幽荒涼。而一見到“楊柳綠陰濃”,又不免給詞人增添了一絲絲離愁。楊柳往往與離愁别恨聯在一起,楊柳成爲了離别的象征物。“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吳文英《風入松》)“綠陰濃”,也含有綠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離愁别恨的楊柳,與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諧一緻的。這一切又爲下文“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的懷人怅别作了鋪墊,渲染了環境氛圍。經過上文渲染、鋪墊之後,“人不見”的“人”就不是憑空出現的了。“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謝逸是江西臨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雖工詩能文,卻科場不利,屢試不第,以布衣終老。這樣一位落拓文人,身在異鄉,心情凄苦,自不待言,遠望江南,青山隐隐,連綿無際,相思離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遠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見,可見的惟有無窮無盡的春草,與天相接,延伸到無限遙遠的遠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離别相思的物象。《楚辭·招隐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詞人用了一個遠鏡頭,遠望春草連天,伊人何處?心馳神往,離恨倍增。
過片緊接上片,由望斷江南而人不見的相思之苦,自然轉入到回憶往事。“夕陽……畫屏中”五句全是回憶往事,由上片的從空間着筆轉入到下片的時間追憶。五句都是“記得”的内容,都應由“記得”領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詞尤忌全用平鋪直叙,所以作者從回憶開始,馬上描繪形象,而不從叙事入手。在一個夕陽西下的美好時刻,樓外晚煙輕籠,在這漫馨旖旎的環境裏,一位絕色佳人出現了。融融脂粉,香氣宜人,淡淡眉峰,遠山凝翠。詞人不多作鋪叙筆法寫她的面容、體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體的借代修辭法,讓讀者通過審美聯想去想象她的美麗,隻寫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較之盡情鋪叙,一覽無餘,更令人神往。這是多麽鮮明的形象!在詞人記憶的熒光屏上永遠不會消失。然後再用補寫辦法,補叙往事:“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這說明上面的一切都發生在樓上的畫屏中。至于相見以後,是很快就離别了呢,還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作者不再作任何說明。填詞也如繪畫,繪畫不能把整個紙面全部畫滿,什麽都畫盡,而應該留下适當的空白,筆盡而意不盡。填詞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讓讀者想象的餘地。
回憶至此,一筆頓住,将時間拉回到眼前,“隻有關山今夜月,千裏外,素光同。”回憶的風帆駛過之後,詞人不得不面對現實。關山迢遞,春草連天,遠望佳人,無由再見。詞人心想:隻有今夜天上的一輪明月照着他鄉作客的我,也照着遠隔千裏的她,我們隻有共同向明月傾訴相思,讓我們通過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邁兮音塵阙,隔千裏兮共明月。”(南朝宋謝莊《月賦》)“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婵娟。”(蘇轼《水調歌頭》)詞人此時的心境也許與此相似。謝逸著《溪堂詞》。毛子晉雲:“溪堂小令,皆輕倩可人。”《詞苑叢談》稱其詞“标緻隽永。”此詞亦頗近之。
謝逸(1068-1113,一說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并稱爲“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顼熙甯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于呂希哲,刻苦磨砺,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然操履峻潔,不附權貴,和謝薖“修身砺行,在崇甯大觀間不爲世俗毫發污染”(《謝幼盤文集》卷首),一生過着“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羨藜”的安貧樂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詩文自娛。在鄉家居,每月召集鄉中賢士聚會一次,共議古人厚德之事,并抄錄成冊,名爲“寬厚會”。其《寄隐士詩》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蔔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頭。襄陽耆舊節獨苦,隻有龐公不入州”。這首詩爲曆代詩論家所贊賞,《竹莊詩話》、《詩林廣記》均稱其爲佳作。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謝逸是五代花間詞派的傳人,所著《溪堂詞》“遠規花間,逼近溫韋” (薛砺若《宋詞通論》) ,雅潔清麗,蘊藉隽妙,在北宋後期的詞壇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詞》,“皆小令,輕倩可人”(明毛晉《跋溪堂詞》),“标緻隽永”(《詞統》卷四),今存詞六十二首。其詞既具花間之濃豔,又有晏殊、歐陽修之婉柔,長于寫景,風格輕倩飄逸。
其詩風格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相似,清新幽折,時人稱之爲“江西謝康樂”。其文似漢朝劉向、唐朝韓愈,氣勢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摯動人,語言流暢自如。黃庭堅說他若在館閣中,“當不減晁、張、李商老”(晁補之、張來、李商隐)。
謝逸的詩,文詞洗煉,有古意,頗受黃庭堅欣賞,認爲他詩中名句“山寒石發瘦,水落溪毛雕”、“老鳳垂頭噤不語,枯木槎牙噪春鳥”、“山寒石發瘦,水落溪毛凋”及詞中名句“黛淺眉痕沁,紅添酒面糊”、“魚躍冰池飛玉尺,去橫石嶺拂鲛绡”,“皆百煉乃出治者”。其生新瘦硬之處,頗得黃庭堅詩的神髓。又如《寄徐師川》詩中的“江水江花同臭味,海南海北各山川”一聯字法句法都有明顯模仿黃詩的痕迹。
但謝詩中較多的是輕隽健朗,清新疏快的句子。《四庫總目提要》稱其“雖稍近寒瘦,然風格隽拔,時露清新”,從正反兩方面揭示了謝逸詩清朗健拔的特色。尤其是其七言古詩,多感情充沛,辭意流注,很有筆力。其五言古詩則多寫隐居生活,氣格閑雅淡遠,時與陶、韋相近。
謝逸與當時著名詩人洪刍、饒節、潘大臨等人關系密切。呂本中在《江西詩社宗派圖》中,自黃庭堅以下列陳師道、謝逸等25人爲法嗣,這就是在宋代詩壇上頗有影響的“江西詩派”,且評其詩曰:“才力富贍,不減康樂。”謝逸與其弟謝薖被稱爲“臨川二謝”(比作謝康樂和謝玄晖),入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
據《苕溪漁隐叢話》引述《複齋漫錄》:“元估中,臨川謝無逸過黃州關山可花村館驿,遇湖北王某,江蘇諸某,浙江單某,福建張某等秀才。四人知其來自臨川,戲以‘曹植七步成詩,諸君七步爲詞’相谑。逸行五步,詞成,揮毫疾書《江城子》一阙于壁:‘可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落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蔭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夕陽樓上晚煙籠,粉香濃,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圖中。隻有關山今夜月,千裏外,素光同。’标緻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詞’聞名江南。”
謝逸詩詞中有不少描寫家鄉旖旎風光和風土人情的名篇:《金石台》、《北津渡》、《吳家渡》、《望江南》等。在《蔔算子》詞中,較好地體現了江西詩派詩人寫詞好化用前人詩句的特點。前人評此詞爲:“标緻隽永,全無香澤,可稱逸詞”(《詞統》卷四)。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爲鄭彥國編的《臨川集詠》所作的序言,是其散文代表作。
著述甚豐。著有《溪堂集》20卷,詩集5卷,補遺2卷,詩餘1卷,另有《春秋廣微》、《樵談》等書,多散佚。現僅存《溪堂集》10卷,《溪堂詞》1卷,有其詩216首、詞62首、散文47篇。《四庫全書》存《永樂大黃》輯本《溪堂集》10卷。事見《(道光)撫州府志》、《臨川縣志》、《江西通志》、《四庫全書》、《江西詩征》。
以上就是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谢逸名无逸。关于他这首词,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云:“无逸尝于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江城子》词,过者每索笔于馆卒,卒颇以为苦,因以泥涂之。”据此可知此词作于黄州馆驿。人们经过这里,看到这首词都纷纷向馆卒索笔抄录。
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杏花村与酒连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酒店多以杏花村为名。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野渡”句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一起,杨柳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物。“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绿阴浓”,也含有绿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离愁别恨的杨柳,与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这一切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经过上文渲染、铺垫之后,“人不见”的“人”就不是凭空出现的了。“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是江西临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虽工诗能文,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这样一位落拓文人,身在异乡,心情凄苦,自不待言,远望江南,青山隐隐,连绵无际,相思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远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见,可见的惟有无穷无尽的春草,与天相接,延伸到无限遥远的远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词人用了一个远镜头,远望春草连天,伊人何处?心驰神往,离恨倍增。
过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夕阳……画屏中”五句全是回忆往事,由上片的从空间着笔转入到下片的时间追忆。五句都是“记得”的内容,都应由“记得”领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词尤忌全用平铺直叙,所以作者从回忆开始,马上描绘形象,而不从叙事入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楼外晚烟轻笼,在这漫馨旖旎的环境里,一位绝色佳人出现了。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词人不多作铺叙笔法写她的面容、体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法,让读者通过审美联想去想象她的美丽,只写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较之尽情铺叙,一览无余,更令人神往。这是多么鲜明的形象!在词人记忆的荧光屏上永远不会消失。然后再用补写办法,补叙往事:“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这说明上面的一切都发生在楼上的画屏中。至于相见以后,是很快就离别了呢,还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作者不再作任何说明。填词也如绘画,绘画不能把整个纸面全部画满,什么都画尽,而应该留下适当的空白,笔尽而意不尽。填词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
回忆至此,一笔顿住,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忆的风帆驶过之后,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词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他乡作客的我,也照着远隔千里的她,我们只有共同向明月倾诉相思,让我们通过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此时的心境也许与此相似。谢逸著《溪堂词》。毛子晋云:“溪堂小令,皆轻倩可人。”《词苑丛谈》称其词“标致隽永。”此词亦颇近之。
谢逸名无逸。关于他这首词,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云:“无逸尝于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江城子》词,过者每索笔于馆卒,卒颇以为苦,因以泥涂之。”据此可知此词作于黄州馆驿。人们经过这里,看到这首词都纷纷向馆卒索笔抄录。
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杏花村与酒连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酒店多以杏花村为名。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野渡”句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一起,杨柳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物。“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绿阴浓”,也含有绿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离愁别恨的杨柳,与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这一切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经过上文渲染、铺垫之后,“人不见”的“人”就不是凭空出现的了。“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是江西临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虽工诗能文,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这样一位落拓文人,身在异乡,心情凄苦,自不待言,远望江南,青山隐隐,连绵无际,相思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远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见,可见的惟有无穷无尽的春草,与天相接,延伸到无限遥远的远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词人用了一个远镜头,远望春草连天,伊人何处?心驰神往,离恨倍增。
过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夕阳……画屏中”五句全是回忆往事,由上片的从空间着笔转入到下片的时间追忆。五句都是“记得”的内容,都应由“记得”领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词尤忌全用平铺直叙,所以作者从回忆开始,马上描绘形象,而不从叙事入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楼外晚烟轻笼,在这漫馨旖旎的环境里,一位绝色佳人出现了。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词人不多作铺叙笔法写她的面容、体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法,让读者通过审美联想去想象她的美丽,只写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较之尽情铺叙,一览无余,更令人神往。这是多么鲜明的形象!在词人记忆的荧光屏上永远不会消失。然后再用补写办法,补叙往事:“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这说明上面的一切都发生在楼上的画屏中。至于相见以后,是很快就离别了呢,还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作者不再作任何说明。填词也如绘画,绘画不能把整个纸面全部画满,什么都画尽,而应该留下适当的空白,笔尽而意不尽。填词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
回忆至此,一笔顿住,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忆的风帆驶过之后,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词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他乡作客的我,也照着远隔千里的她,我们只有共同向明月倾诉相思,让我们通过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此时的心境也许与此相似。谢逸著《溪堂词》。毛子晋云:“溪堂小令,皆轻倩可人。”《词苑丛谈》称其词“标致隽永。”此词亦颇近之。
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均称其为佳作。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终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所著《溪堂词》“远规花间,逼近温韦” (薛砺若《宋词通论》) ,雅洁清丽,蕴藉隽妙,在北宋后期的词坛上自成一家。所著《溪堂词》,“皆小令,轻倩可人”(明毛晋《跋溪堂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今存词六十二首。其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之婉柔,长于写景,风格轻倩飘逸。
其诗风格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似,清新幽折,时人称之为“江西谢康乐”。其文似汉朝刘向、唐朝韩愈,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流畅自如。黄庭坚说他若在馆阁中,“当不减晁、张、李商老”(晁补之、张来、李商隐)。
谢逸的诗,文词洗炼,有古意,颇受黄庭坚欣赏,认为他诗中名句“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雕”、“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凋”及词中名句“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糊”、“鱼跃冰池飞玉尺,去横石岭拂鲛绡”,“皆百炼乃出治者”。其生新瘦硬之处,颇得黄庭坚诗的神髓。又如《寄徐师川》诗中的“江水江花同臭味,海南海北各山川”一联字法句法都有明显模仿黄诗的痕迹。
但谢诗中较多的是轻隽健朗,清新疏快的句子。《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虽稍近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谢逸诗清朗健拔的特色。尤其是其七言古诗,多感情充沛,辞意流注,很有笔力。其五言古诗则多写隐居生活,气格闲雅淡远,时与陶、韦相近。
谢逸与当时著名诗人洪刍、饶节、潘大临等人关系密切。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谢逸等25人为法嗣,这就是在宋代诗坛上颇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且评其诗曰:“才力富赡,不减康乐。”谢逸与其弟谢薖被称为“临川二谢”(比作谢康乐和谢玄晖),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述《复斋漫录》:“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四人知其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一阙于壁:‘可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落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上晚烟笼,粉香浓,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图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标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谢逸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家乡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名篇:《金石台》、《北津渡》、《吴家渡》、《望江南》等。在《卜算子》词中,较好地体现了江西诗派诗人写词好化用前人诗句的特点。前人评此词为:“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词”(《词统》卷四)。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为郑彦国编的《临川集咏》所作的序言,是其散文代表作。
著述甚丰。著有《溪堂集》20卷,诗集5卷,补遗2卷,诗余1卷,另有《春秋广微》、《樵谈》等书,多散佚。现仅存《溪堂集》10卷,《溪堂词》1卷,有其诗216首、词62首、散文47篇。《四库全书》存《永乐大黄》辑本《溪堂集》10卷。事见《(道光)抚州府志》、《临川县志》、《江西通志》、《四库全书》、《江西诗征》。
以上就是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上一篇: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