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8 15:49:15
譯文漁舟順溪而下,追尋那美妙的春景,夾岸桃花映紅了古渡口兩旁。花樹缤紛,忘記了路程遠近;行到青溪盡處,忽然隐約似見人煙。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開朗一片平川。遠望去叢叢綠樹有如雲霞绮聚集,進村見戶戶門前翠竹鮮花掩映。第一次才聽說漢以後的朝代,村民穿戴的還是秦代衣裝。他們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這裏共建了世外田園。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靜;旭日升起,村中雞犬聲響起。村人驚訝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請,詢問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掃花徑;傍晚的溪邊,漁樵乘船回村。當初因避亂世逃出塵寰,尋到這桃源仙境便不歸還。從此隐居峽谷,再不管外間變化;世人求訪異境,不過是空望雲山。漁人不懷疑這是難得的仙境,但凡心未盡隻把家園挂牽;出洞後他不顧隔山隔水,又決定辭家來此仙源。自認爲來過的地方不會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變。當時曾記得山徑幽深,沿青溪幾回彎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處,已杳杳難尋,不辨道路!
注釋(1)逐水:順着溪水。(2)古津:古渡口。(3)坐:因爲。(4)一說“行盡青溪忽值人”。見人:遇到路人。(5)隈:山、水彎曲的地方。(6)曠望:指視野開闊。旋:不久。(7)攢雲樹:雲樹相連。攢,聚集。(8)散花竹:指到處都有花和竹林。(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這裏指漁人。(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傳在今湖南桃源縣(晉代屬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11)物外:世外。(12)房栊:房屋的窗戶。(13)喧:叫聲嘈雜。(14)俗客:指誤入桃花源的漁人。(15)引:領。都邑:指桃源人原來的家鄉。(16)平明:天剛亮。闾巷:街巷。開:指開門。(17)薄暮:傍晚。(18)避地:遷居此地以避禍患。去:離開。(19)靈境:指仙境。(20)塵心:普通人的感情。鄉縣:家鄉。(21)遊衍:留連不去。(22)自謂:自以爲。不迷:不再迷路。(23)峰壑:山峰峽谷。(24)雲林:雲中山林。(25)桃花水:春水。桃花開時河流漲溢。
這是王維十九歲時寫的一首七言樂府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記》。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曾說:“意思,猶五谷也。文,則炊而爲飯;詩,則釀而爲酒也。”好的詩應當像醇酒,讀後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詩歌表現出來,決不僅僅是一個改變語言形式的問題,還必須進行藝術再創造。王維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進行了這種藝術上的再創造,因而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得以與散文《桃花源記》并世流傳。
《桃源行》所進行的藝術再創造,主要表現在開拓詩的意境;而這種詩的意境,又主要通過一幅幅形象的畫面體現出來。
詩一開始,就展現了一幅“漁舟逐水”的生動畫面:遠山近水,紅樹青溪,一葉漁舟,在夾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進。詩人用豔麗的色調,繪出了一派大好春光,爲漁人“坐看紅樹”、“行盡青溪”作了鋪陳。這裏,絢爛的景色和盎然的意興融成一片優美的詩的境界,而事件的開端也蘊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在詩中都成了釀“酒”的原材料,化爲言外意、畫外音,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會了。在畫面與畫面之間,詩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過渡性的描叙,來牽引連結,并提供線索,引導着讀者的想象,循着情節的發展向前推進。“山口”、“山開”兩句,便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它通過概括描叙,使讀者想象到漁人棄舟登岸、進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潛行,到眼前豁然開朗、發現桃源的經過。這樣,讀者的想象便跟着進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畫面。這時,桃源的全景呈現在人們面前了:遠處高大的樹木像是攢聚在藍天白雲裏,近處滿眼則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這兩句,由遠及近,雲、樹、花、竹,相映成趣,美不勝收。畫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靜的氣氛和欣欣向榮的生機,讓讀者馳騁想象,去領悟、去意會,去思而得之,而所謂詩的韻緻、“酒”的醇味,也就蘊含其中了。接着,讀者又可以想象到,漁人一步步進入這幅圖畫,開始見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寫出了桃源中人發現外來客的驚奇和漁人乍見“居人”所感到服飾上的明顯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意思。
中間十二句,是全詩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來,另起一層意思,然後點明這是“物外起田園”。接着,便連續展現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畫面和生活畫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靜谧;太陽,雲彩,雞鳴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鬧。兩幅畫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靜物,晨景全取動态,充滿着詩情畫意,表現出王維獨特的藝術風格。漁人,這位不速之客的闖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驚聞”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畫面,不過畫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驚”、“争”、“集”、“競”、“問”等一連串動詞,把人們的神色動态和感情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表現出桃源中人淳樸、熱情的性格和對故土的關心。“平明”二句進一步描寫桃源的環境和生活之美好。“掃花開”、“乘水入”,緊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點。“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兩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來曆;“峽裏誰知有人事,世間遙望空雲山”,在叙事中夾入情韻悠長的詠歎,文勢活躍多姿。
最後一層,詩的節奏加快。作者緊緊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動,将漁人離開桃源、懷念桃源、再尋桃源以及峰壑變幻、遍尋不得、怅惘無限這許多内容,一口氣抒寫下來,情、景、事在這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過程中,對漁人輕易離開“靈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對雲山路杳的“仙源”則充滿了向往之情。然而,時過境遷,舊地難尋,桃源已不知在何處了。這時,隻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後四句,作爲全詩的尾聲,與開頭遙相照應。開頭是無意迷路而偶從迷中得之,結尾則是有意不迷而反從迷中失之,令讀者感喟不已。“春來遍是桃花水”,詩筆飄忽,意境迷茫,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将這首《桃源行》詩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作比較,可以說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點。散文長于叙事,講究文理文氣,故事有頭有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體清楚。而這些,在詩中都沒有具體寫到,卻又使人可以從詩的意境中想象到。詩中展現的是一個個畫面,造成詩的意境,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畫面以外的東西,并從中獲得一種美的感受。這就是詩之所以爲詩的原因。
王維這首詩中把桃源說成“靈境”、“仙源”,現代的人多有非議。其實,詩中的“靈境”,也有雲、樹、花、竹、雞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園,桃源中人也照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處處洋溢着人間田園生活的氣息。它反映了王維青年時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題思想,與散文《桃花源記》基本上是一緻的。
這首詩通過形象的畫面來開拓詩境,可以說,是王維“詩中有畫”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詩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換韻,平仄相間,轉換有緻。詩的筆力舒健,從容雅緻,遊刃有餘,頗爲後人稱道。清代王士禛說:“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維)、韓退之(韓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觀退之、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及讀摩诘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強,不免面紅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談》)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極高的評價。翁方綱也極口推崇說,這首詩“古今詠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極。”(《石洲詩話》)這正是結論性的評價。
以上就是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译文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1)逐水:顺着溪水。(2)古津:古渡口。(3)坐:因为。(4)一说“行尽青溪忽值人”。见人:遇到路人。(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6)旷望:指视野开阔。旋:不久。(7)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8)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11)物外:世外。(12)房栊:房屋的窗户。(13)喧:叫声嘈杂。(14)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15)引:领。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16)平明:天刚亮。闾巷:街巷。开:指开门。(17)薄暮:傍晚。(18)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去:离开。(19)灵境:指仙境。(20)尘心:普通人的感情。乡县:家乡。(21)游衍:留连不去。(22)自谓:自以为。不迷:不再迷路。(23)峰壑:山峰峡谷。(24)云林:云中山林。(25)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以上就是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上一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