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31 10:39:21
譯文離别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注釋⑴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詩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别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⑵柔:呂本二主詞、吳本二主詞、侯本二主詞、《尊前集》、《全唐詩》、《詞綜》等本中均作“愁”。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⑶砌(qì)下:台階下。砌,台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全句意思是,台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⑷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⑸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将書信傳來。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漢書·蘇武傳》中記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故見雁就聯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⑹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⑺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⑻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詞中說,分别以來,此時已進入了春季過半的時節,舉目所見,沒有一處不勾起他難過的心情,使他覺得好象肝腸都快要斷了。作者就這樣開門見山地寫出了特定的環境和心情。使他最爲觸目傷情的莫過于那台階(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從樹上紛紛飄落,令人心煩意亂。而他站在樹下,陷入沉思已經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會兒身上就撒滿了落花,剛剛用手拂拭幹淨,随即又披滿一身。“砌下落梅”兩句,既寫了時當春半,使人腸斷的景緻,也寫了久立花下,離愁滿懷的情緒。紛亂的落花,使人聯想到愁緒的煩亂,落花拂了還滿,又使人聯想到離愁萦懷,排遣不開。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個“亂”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盡,突出了一個“還”字,這就在看來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雁來”兩句把他的思念具體化了。原來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古代有大雁傳書的故事。西漢時,蘇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堅貞不屈。漢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釋放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死。使臣知蘇武未死,假稱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蘇武的書信說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聽了,隻得将蘇武放回。所以作者說,他看到大雁橫空飛過,爲它沒有給自己帶來書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設想,和親人在夢中相會,但“路遙歸夢難成”,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恐怕他的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古人認爲人們在夢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對方作不成“歸夢”,自己也就夢不到對方了。夢中一見都不可能,更不叫人更思念萬分。這就強烈地表現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懷着這種心情,向遠處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發現,“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卻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遠”是說無論走得多麽遠,自己心中的“離恨”就像那無邊無際、滋生不已的春草。無論人走到哪裏,它們都在眼前,使人無法擺脫。這個結句,比喻淺顯生動,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有增無已的感覺,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
全詞以離愁别恨爲中心,線索明晰而内蘊,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别緻,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注释⑴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⑵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⑶砌(qì)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全句意思是,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⑷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⑸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⑹遥:远。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⑺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⑻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更,越。还生,还是生得很多。还,仍然,还是。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更不叫人更思念万分。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全文阅读]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原文赏析: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拼音解读:yáoyèrénhézài,chéng...[全文阅读]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