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_名言名句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名言名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发布时间:2022-06-21 07:40:45

分类:名言名句发布者:陌颜
原文賞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拼音解讀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提示:拼音爲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确。

相關翻譯

譯文月已落下,烏鴉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響的鍾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裏。

注釋楓橋:在今蘇州市阊門外。此詩題目也作《夜泊楓橋》。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江楓: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楓橋也叫封橋 。據《大清一統志》記載,橋原本不叫楓橋,這裏原來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來船隻停泊的碼頭,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經常進犯,故當時每到夜晚都要将橋封鎖起來,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橋。姑蘇:蘇州的别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夜半鍾聲:當時僧寺有半夜敲鍾的習慣,也叫"無常鍾"。歐陽修《六一詩話》曾曰:“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雲‘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說者亦雲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鍾時。”《庚溪詩話》于此辨曰:“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鍾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于鹄詩雲:‘定知别後家中伴,遙聽缑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松影下,半夜鍾聲後。’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複松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宋人孫觌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詩薮》雲:“張繼‘夜半鍾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爲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鍾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鍾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鍾,俱非解人。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着。必曰執着者,則‘晨鍾雲外濕’,‘鍾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鍾’皆不可通矣。”

相關賞析

  這首七絕,是大曆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時,卻聞烏啼鍾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爲情中之景,聲皆爲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爲那裏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着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碛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爲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羁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爲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隽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爲什麽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将曉,樹上的栖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着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着“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隻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鍾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鍾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萦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鍾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卧聽鍾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采用倒叙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鍾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作者介紹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南陽人。天寶進士,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洪州鹽鐵判官。其詩多登臨紀行之作,不事雕琢。有《張祠部詩集》。

原文赏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拼音解读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译文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相关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作者介绍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南阳人。天宝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有《张祠部诗集》。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出自明代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全文阅读]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原文赏析:竹枝词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拼音解读:zhúzhīcíqútángcáocáoshíèrtān,cǐzhōngdàolùgǔláinán。...[全文阅读]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出自五代毛熙震的《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搂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译文及注释...[全文阅读]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出自魏晋左思的《三都赋》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全文阅读]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原文赏析: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全文阅读]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514484.html

上一篇: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下一篇:更多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相关文章
更多名言名句文章

精选名言名句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名言名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