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鲁迅的_诗词鉴赏_诗歌大全

诗歌大全>诗歌>诗词鉴赏

如何评价鲁迅的

发布时间:2021-11-02 16:10:46

分类:诗词鉴赏发布者:陌颜
謝請。《野草》是魯迅的心靈史,是他最私密化的作品。魯迅很少在作品裏呈現私人領地,雜文一類的筆墨官司以及學術作品就不說了,連《朝花夕拾》這種回憶性散文,也多是在談故鄉風物和别人。魯迅往往隻帶了一雙眼,領着大家去看。特别是在“民族魂”封神後,魯迅的個人色彩進一步被剝離,變成了某種宏大叙事意味的符號。其它一些八卦小報、爬梳故事性質的文章,隻注意形迹,也難以挖掘出心靈的深度。于是即便經過前幾年的“民國熱”之後,私人化的魯迅似乎還是比較單薄。實際上魯迅是給了機會的,這就是《野草》。魯迅在世的時候,并不太想引薦給青年們這個小集子。爲什麽呢?一是文風晦澀。這一點在當時就非常顯著地體現出來。隐喻和象征俯拾皆是,讀者較易看到意象,意義卻是含混暧昧的。對于今天的讀者而言,白話文肇始那種佶屈聱牙的行文風格,隻會讓它看起來更加晦澀。當然了,晦澀并不代表不好。實際上,即便在魯迅自己的作品裏,《野草》的文筆也是第一流的。感情飽滿,極具張力,用一種禅語式的叙述風格,将激越的情感與理性的秘思熔鑄到意象和畫面當中去,極具可闡釋性。二是精神基調非常壓抑昏暗。這是魯迅先生不大願意青年們閱讀的最重要原因。俗話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更何況碰到一個中華民族積貧積弱、到處受欺負的年頭。彼時的魯迅呼籲青年們甩開“導師”(那麽言下之意,自己也是愧爲導師的),自己也對自身、對文明的出路陷入一種知其不可而爲之的虛妄當中。他期待青年們抱着希望奮力前行,而不是像自己一樣出于絕望而掙紮。而他的那種“絕望之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的心境,尤其是那種見辱而起的複仇心,在他看來是當與舊社會共同埋葬,而不是傳遞給年輕一代的。是故,《野草》是魯迅對舊世界的獻禮,而不是他對新世界的先聲。《野草》這部作品應該與他、與這個社會,都像野草一般被地火燒盡。體會一下《野草·題辭》裏的這種感情:我自愛我的野草……去罷,野草,連着我的題辭!這是一種什麽心情呢?首先,是自戀。如果沒有自戀,那便沒有對私人心靈的記錄,也就沒有《野草》了。偉大的作家都是自戀的。因爲自戀,才會産生自卑與自傲交織的那種撕扯感。其次,是憎惡以及宿命感。野草是醜陋的地面的産物,它厭惡地面、自己,已經到了期待地火噴湧而出、燒盡一切的地步。它也深深地預知到,罪惡的累積壓迫着地表,已到了随時都可能将地火擠壓到噴湧而出的地步。這是時代的大勢,野草看到了,看到了自己和地表将被蕩滌一清。然而卻歡欣雀躍,因爲葬于地火是醜陋一生中最好的歸宿。因此它欣然。最後,是急切。“去罷,野草!”,是一刻都不要停。這麽做并非是生無可戀,恰恰相反,它是要通過自己的死,爲更好的生靈騰出空間。是在禮贊生,頌揚生!這是一種因絕望而生的力量,是魯迅不想沾染給青年們的一種痼疾。在他而言,“好的生活”,不應該有這種扭曲的情操。最後,我認爲這裏也有一定的羞怯成分。再怎麽說,《野草》也是魯迅私人的呢喃,是不足爲外人道的私房話。然而他又是坦蕩的,并且具有中國知識分子曆來都有的那種“和曆史對話”的情結,于是不介意百年之後,能夠再通過這部小集子遇見對話者——是爲私友。那麽《野草》的文學水準究竟怎樣呢?首先在體裁上,非常具有先鋒色彩。正如《故事新編》開辟了一種用白話小說重構曆史的先河一樣,《野草》也是散文詩的濫觞。甚至從某種意義而言,截止到目前爲止,能夠達到《野草》同一水準的散文詩作品也爲數寥寥。可以說是個非常高的起點了。如果說魯迅的雜文尚算後繼有人,作爲散文詩的《野草》,套用魯迅的偶像嵇康的話說,那可真就是“廣林散于今絕矣”。其二,在内容上,呈現出了一個幾乎可稱爲“文學形象”的魯迅。沒有人比魯迅更懂魯迅。在雜文裏我們看到的是社會知識分子的魯迅,在學術作品裏看到的是學者魯迅,在回憶散文裏是一個模樣若隐若現的“迅哥兒”、“年輕後生”,在他人回憶錄裏則是個被一群年輕人圍着的“先生”。隻有在《野草》裏,背景如夜一般全部隐去了(正如他生活的時代),隻剩下一個孤零零的背影,鐵褐色,即便看不清輪廓,卻具有無可否認的質感。魯迅在《野草》裏展現了他的哀傷(《影的告别》)、憤恨(《複仇》)、狡黠(《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世故(《立論》)……,以及對這每一種情緒的消解、嘲諷。他在自嘲中由絕望的虛妄看到希望的必要,在攫取舊世界的毒奶并受哺育而大後将複仇揉進了血液。他被抛到了一個不屬于他的新世界,并在那裏看到自世界毀滅的必要性。他背着因襲的重擔站在舊曆史的盡頭,汲取新社會的知識,并要賦滅亡以意義。他身上掙紮着許多個靈魂,有羨慕新生的,有眷戀舊地的,有熱愛且憎恨同胞的,有獨自一人脫離大衆的。他既不是像浮士德那樣妄圖從這個世界上汲取更多,也不像俄國那些知識分子一樣憑理想保持對窮苦大衆一種單純的挂念。魯迅看起來是要爲同胞争取一切,但是換個角度看他有似乎認定先滅掉同胞才能生出對得起這一切的新人……他似乎是唯一的一個,非常獨特。《野草》裏所呈現的魯迅,一個舊式知識分子,一個新式知識分子,一個舊社會的貳臣逆子,一個自慚形穢的先知,一個渴望複仇的虛無者,一個吐着毒信子的危險分子,一個公衆之敵,一個清教徒般虔誠的奉獻者,一個幾千年文明的産物,一個想吞噬幾千年傳統的毒瘤,一個在古老文明走向衰落的曆史節點誕生出的經典形象,一個沒有被完整寫出來、仍舊徘徊在曆史迷霧中的人。他的前腳已感到現代社會的暖意,後腳還在舊倫理的冰窟中浸淫。同時,至今又尚未有任何一人,能夠把這樣的文學形象,呈現到一部足夠分量的文學作品當中去。而《野草》,就像是一個巨人天才繪制的草圖,剛剛有了骨架,作者又忙着幹别的去了。但是今天的我們依然能看到,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裏的“魯迅”,其經典性足以和浮士德、卡拉馬佐夫兄弟(你可以把他們三個外加私生子想象爲一個人)、約翰·克裏斯朵夫等文學形象相媲美。
QQ群:309258991(閱讀分子)。

谢请。《野草》是鲁迅的心灵史,是他最私密化的作品。鲁迅很少在作品里呈现私人领地,杂文一类的笔墨官司以及学术作品就不说了,连《朝花夕拾》这种回忆性散文,也多是在故乡风物和别人。鲁迅往往只带了一双眼,领着大家去看。特别是在“民族魂”封神后,鲁迅的个人色彩进一步被剥离,变成了某种宏大叙事意味的符号。其它一些八卦小报、爬梳故事性质的文章,只注意形迹,也难以挖掘出心灵的深度。于是即便经过前几年的“民国热”之后,私人化的鲁迅似乎还是比较单薄。实际上鲁迅是给了机会的,这就是《野草》。鲁迅在世的时候,并不太想引荐给青年们这个小集子。为什么呢?一是文风晦涩。这一点在当时就非常显著地体现出来。隐喻和象征俯拾皆是,读者较易看到意象,意义却是含混暧昧的。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白话文肇始那种佶屈聱牙的行文风格,只会让它看起来更加晦涩。当然了,晦涩并不代表不好。实际上,即便在鲁迅自己的作品里,《野草》的文笔也是第一流的。感情饱满,极具张力,用一种禅语式的叙述风格,将激越的情感与理性的秘思熔铸到意象和画面当中去,极具可阐释性。二是精神基调非常压抑昏暗。这是鲁迅先生不大愿意青年们阅读的最重要原因。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更何况碰到一个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到处受欺负的年头。彼时的鲁迅呼吁青年们甩开“导师”(那么言下之意,自己也是愧为导师的),自己也对自身、对文明的出路陷入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虚妄当中。他期待青年们抱着希望奋力前行,而不是像自己一样出于绝望而挣扎。而他的那种“绝望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心境,尤其是那种见辱而起的复仇心,在他看来是当与旧社会共同埋葬,而不是传递给年轻一代的。是故,《野草》是鲁迅对旧世界的献礼,而不是他对新世界的先声。《野草》这部作品应该与他、与这个社会,都像野草一般被地火烧尽。体会一下《野草·题辞》里的这种感情:我自爱我的野草……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呢?首先,是自恋。如果没有自恋,那便没有对私人心灵的记录,也就没有《野草》了。伟大的作家都是自恋的。因为自恋,才会产生自卑与自傲交织的那种撕扯感。其次,是憎恶以及宿命感。野草是丑陋的地面的产物,它厌恶地面、自己,已经到了期待地火喷涌而出、烧尽一切的地步。它也深深地预知到,罪恶的累积压迫着地表,已到了随时都可能将地火挤压到喷涌而出的地步。这是时代的大势,野草看到了,看到了自己和地表将被荡涤一清。然而却欢欣雀跃,因为葬于地火是丑陋一生中最好的归宿。因此它欣然。最后,是急切。“去罢,野草!”,是一刻都不要停。这么做并非是生无可恋,恰恰相反,它是要通过自己的死,为更好的生灵腾出空间。是在礼赞生,颂扬生!这是一种因绝望而生的力量,是鲁迅不想沾染给青年们的一种痼疾。在他而言,“好的生活”,不应该有这种扭曲的情操。最后,我认为这里也有一定的羞怯成分。再怎么说,《野草》也是鲁迅私人的呢喃,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私房话。然而他又是坦荡的,并且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历来都有的那种“和历史对话”的情结,于是不介意百年之后,能够再通过这部小集子遇见对话者——是为私友。那么《野草》的文学水准究竟怎样呢?首先在体裁上,非常具有先锋色彩。正如《故事新编》开辟了一种用白话小说重构历史的先河一样,《野草》也是散文诗的滥觞。甚至从某种意义而言,截止到目前为止,能够达到《野草》同一水准的散文诗作品也为数寥寥。可以说是个非常高的起点了。如果说鲁迅的杂文尚算后继有人,作为散文诗的《野草》,套用鲁迅的偶像嵇康的话说,那可真就是“广林散于今绝矣”。其二,在内容上,呈现出了一个几乎可称为“文学形象”的鲁迅。没有人比鲁迅更懂鲁迅。在杂文里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知识分子的鲁迅,在学术作品里看到的是学者鲁迅,在回忆散文里是一个模样若隐若现的“迅哥儿”、“年轻后生”,在他人回忆录里则是个被一群年轻人围着的“先生”。只有在《野草》里,背景如夜一般全部隐去了(正如他生活的时代),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背影,铁褐色,即便看不清轮廓,却具有无可否认的质感。鲁迅在《野草》里展现了他的哀伤(《影的告别》)、愤恨(《复仇》)、狡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世故(《立论》)……,以及对这每一种情绪的消解、嘲讽。他在自嘲中由绝望的虚妄看到希望的必要,在攫取旧世界的毒奶并受哺育而大后将复仇揉进了血液。他被抛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新世界,并在那里看到自世界毁灭的必要性。他背着因袭的重担站在旧历史的尽头,汲取新社会的知识,并要赋灭亡以意义。他身上挣扎着许多个灵魂,有羡慕新生的,有眷恋旧地的,有热爱且憎恨同胞的,有独自一人脱离大众的。他既不是像浮士德那样妄图从这个世界上汲取更多,也不像俄国那些知识分子一样凭理想保持对穷苦大众一种单纯的挂念。鲁迅看起来是要为同胞争取一切,但是换个角度看他有似乎认定先灭掉同胞才能生出对得起这一切的新人……他似乎是唯一的一个,非常独特。《野草》里所呈现的鲁迅,一个旧式知识分子,一个新式知识分子,一个旧社会的贰臣逆子,一个自惭形秽的先知,一个渴望复仇的虚无者,一个吐着毒信子的危险分子,一个公众之敌,一个清教徒般虔诚的奉献者,一个几千年文明的产物,一个想吞噬几千年传统的毒瘤,一个在古老文明走向衰落的历史节点诞生出的经典形象,一个没有被完整写出来、仍旧徘徊在历史迷雾中的人。他的前脚已感到现代社会的暖意,后脚还在旧伦理的冰窟中浸淫。同时,至今又尚未有任何一人,能够把这样的文学形象,呈现到一部足够分量的文学作品当中去。而《野草》,就像是一个巨人天才绘制的草图,刚刚有了骨架,作者又忙着干别的去了。但是今天的我们依然能看到,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的“鲁迅”,其经典性足以和浮士德、卡拉马佐夫兄弟(你可以把他们三个外加私生子想象为一个人)、约翰·克里斯朵夫等文学形象相媲美。
QQ群:309258991(阅读分子)。

过乌衣巷

箫瑟因歌随拍落,楚宫柳姬舞香回。王谢逞富延宾客,但有东风送花开。...[全文阅读]

关于描写佘山的诗句

霓裳中序第一。佘山纵目极。咫尺音容寻未得。病骨恨销气力。奈短发飕飗,轻衫萧索。浮生若隙。记乍逢倾倒词客。人何似,和风晓日,万物被春色。岑寂。旧题颓壁。葬绮梦...[全文阅读]

四季歌(序)

伊园飘香百鸟鸣,醉春烟雨杨柳风。骄阳酷日暑难耐,清风菡萏粉香盈。华枫落英铺满地,望穿秋水碧云天。冰封万里雪纷飞,银装玉砌梨花散。春夏秋冬交相错,韶华流年在人间。...[全文阅读]

描写江河湖的词语,你们心目中,最能代表江湖的字眼或诗词。?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若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全文阅读]

描写姥姥的优秀作文400字(精选12篇)

记叙文高分八大技巧。一 高分技巧一:字迹工整、整洁干净。1.在极短的时间内,当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时,首先从心里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又怎么能为这样的考场作文打...[全文阅读]

描写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中国的嫦娥奔月,天狗食月,吴刚与桂花树就不说了。日本的竹取物语,讲的是月宫的公主。法国,疯狂的奥兰多,里面有详细描述过月亮中有一切地球遗失之物。菲律宾,食月的大蛇...[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如何评价鲁迅的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article/445901.html

上一篇:描写景的诗有,有没有语言优美的描写景物的句子?

下一篇:描写人外形的日记,写小说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

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更多诗词鉴赏文章

精选诗词鉴赏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诗词鉴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