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02 05:30:05
“少教多學”理念要求教師“不能激發興趣的内容不教,學生自己跳一跳就能得到的不教,不能舉一反三、啓發深思的不教,未經慎思的不教”,在高中三年教學活動中,針對詩歌鑒賞這一教學專題,如何在教學實踐中秉持“少教多學”的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進一步确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益,從而真正地做到“少教多學”呢?
一、高一重在積累
高一的學生,對詩歌鑒賞雖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說到鑒賞,大多數人的積累還隻局限于從小學到初中的課本知識上,所以,面對高一學生,教師應主要從量的積累上對他們進行引導。
從必修一詩歌單元開始我就要求學生依次在每節課前三分鍾每人向大家介紹一首詩歌,無論古典還是現代,隻要能說明一點介紹理由即可,比如說:我覺得這首詩讀起來上口;有一個詞用得好;有一句詩讓我聯想到了什麽,等等。說讀着上口的,大家就一起讀讀感受一下;說詞用得好的,就說說好在哪;說聯想到什麽的,就描述一下聯想的内容……即使是迫于課前要當衆展示,學生也會認真去了解一首詩歌,在别人介紹的時候也會認真聽,和自己的展示做做比較,這樣一段時間之後,全班就掀起了讀詩熱潮。
有時候,課内的幾句點撥,學生就會立即聯想到他們課前三分鍾裏碰到的詩歌,比如在講《再别康橋》的時候,講到“三美”,就有不少學生想起之前有同學介紹的聞一多的《死水》,當時的推薦理由是,讀起來上口。提起了“三美”,學生自然就明白了爲什麽上口,這樣課内外互爲印證,學生覺得自己學有所用,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激發,雖然課内隻有幾節詩歌講讀課,但是在興趣的感召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高一結束的時候,大部分學生不但詩歌閱讀量大大增加,對詩歌的感受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高二在體悟
閱讀詩歌時,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鑒賞,最基本的是要讀懂詩歌的含義,因爲詩歌本身具有短小精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鑒賞詩歌離不開“感同身受”的體悟,閱讀者要借助聯想、想象、涵詠意會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再現詩歌中描繪的情境,以便把握主題。
高二伊始,我引導學生在閱讀詩歌時寫點眉批、夾批、總評之類,内容注重讀詩歌時體會到作者的心情,詩歌表現的情感,詩歌展示的畫面、人物、故事,等等。學生開始隻是簡單地批注,比如《登高》課前預習時學生能在批注中描繪出詩人所見之景,标明詩人因何而愁。
在課堂朗誦的時候,以小組合作
的形式,組内推選出朗誦好的同學,展示後,在小組自評、組與組之間互評的過程中,使學生基本做到還原詩境,體悟到作者的情感,對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感同身受。
後來我又引導學生把閱讀詩歌和寫作結合起來,把不同題材的詩歌改寫成散文、故事,在改寫的過程中注重還原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對詩歌意境的體悟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娴熟。
讀懂了詩歌.鑒賞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三、高三重在方法
到了高三,時間緊,任務重,留給詩歌鑒賞的課堂時間就更少了。這一階段,要堅決執行“得法于課内,應用于課外”。課堂上,主要是針對高考對詩歌鑒賞的要求,在答題技巧和答題思路方面進行引導。
由于在高一、高二的積累和訓練,學生在大量的詩歌閱讀中已經有了自己的鑒賞認識,所以高三課堂對詩歌類型的識别就變得簡單了,什麽贈友送别詩、詠史懷古詩等,隻要給學生一個概念,他們很快就能把碰到的詩歌歸到某一種類型裏去,但這并不等于他們就能準确表述在答題卡上,所以,建立在讀懂詩歌基礎上的答題方法與技巧指導是關鍵。
如果一首一首地講方法,時間不允許,學生也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我把詩歌鑒賞高考類型問題做了一個歸類,比如分析意象
意境類、表達技巧類、煉字析句類等,每一種類型以一兩個問題爲例,總結出一套答題的基本模式,然後讓學生在大量的詩歌鑒賞習題中找同類題目去做,利用早讀、自習、課前三分鍾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的訓練進度做展示,有疑問的地方全班合力解決。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把在課堂上學習的方法反複應用于課外,既對答題的思路方法有了進一步的熟練,又增強了信心,不再擔心“看得懂,答不出”的情況發生了。
在“少教多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三年的不斷引領,學生在詩歌學習中以興趣爲動力,增加了閱讀量,提高了自己的鑒賞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掌握了詩歌鑒賞的方法與技巧,取得了好成績。更重要的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詩情的熏陶中,他們獲得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和文學素養、文學氣質,并受益終生。
“少教多学”理念要求教师“不能激发兴趣的内容不教,学生自己跳一跳就能得到的不教,不能举一反三、启发深思的不教,未经慎思的不教”,在高中三年教学活动中,针对诗歌鉴赏这一教学专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从而真正地做到“少教多学”呢?
一、高一重在积累
高一的学生,对诗歌鉴赏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说到鉴赏,大多数人的积累还只局限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课本知识上,所以,面对高一学生,教师应主要从量的积累上对他们进行引导。
从必修一诗歌单元开始我就要求学生依次在每节课前三分钟每人向大家介绍一首诗歌,无论古典还是现代,只要能说明一点介绍理由即可,比如说:我觉得这首诗读起来上口;有一个词用得好;有一句诗让我联想到了什么,等等。说读着上口的,大家就一起读读感受一下;说词用得好的,就说说好在哪;说联想到什么的,就描述一下联想的内容……即使是迫于课前要当众展示,学生也会认真去了解一首诗歌,在别人介绍的时候也会认真听,和自己的展示做做比较,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全班就掀起了读诗热潮。
有时候,课内的几句点拨,学生就会立即联想到他们课前三分钟里碰到的诗歌,比如在讲《再别康桥》的时候,讲到“三美”,就有不少学生想起之前有同学介绍的闻一多的《死水》,当时的推荐理由是,读起来上口。提起了“三美”,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为什么上口,这样课内外互为印证,学生觉得自己学有所用,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虽然课内只有几节诗歌讲读课,但是在兴趣的感召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高一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不但诗歌阅读量大大增加,对诗歌的感受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高二在体悟
阅读诗歌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鉴赏,最基本的是要读懂诗歌的含义,因为诗歌本身具有短小精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鉴赏诗歌离不开“感同身受”的体悟,阅读者要借助联想、想象、涵咏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再现诗歌中描绘的情境,以便把握主题。
高二伊始,我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写点眉批、夹批、总评之类,内容注重读诗歌时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诗歌表现的情感,诗歌展示的画面、人物、故事,等等。学生开始只是简单地批注,比如《登高》课前预习时学生能在批注中描绘出诗人所见之景,标明诗人因何而愁。
在课堂朗诵的时候,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组内推选出朗诵好的同学,展示后,在小组自评、组与组之间互评的过程中,使学生基本做到还原诗境,体悟到作者的情感,对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感同身受。
后来我又引导学生把阅读诗歌和写作结合起来,把不同题材的诗歌改写成散文、故事,在改写的过程中注重还原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对诗歌意境的体悟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娴熟。
读懂了诗歌.鉴赏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到了高三,时间紧,任务重,留给诗歌鉴赏的课堂时间就更少了。这一阶段,要坚决执行“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课堂上,主要是针对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在答题技巧和答题思路方面进行引导。
由于在高一、高二的积累和训练,学生在大量的诗歌阅读中已经有了自己的鉴赏认识,所以高三课堂对诗歌类型的识别就变得简单了,什么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等,只要给学生一个概念,他们很快就能把碰到的诗歌归到某一种类型里去,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准确表述在答题卡上,所以,建立在读懂诗歌基础上的答题方法与技巧指导是关键。
如果一首一首地讲方法,时间不允许,学生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把诗歌鉴赏高考类型问题做了一个归类,比如分析意象
意境类、表达技巧类、炼字析句类等,每一种类型以一两个问题为例,总结出一套答题的基本模式,然后让学生在大量的诗歌鉴赏习题中找同类题目去做,利用早读、自习、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训练进度做展示,有疑问的地方全班合力解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反复应用于课外,既对答题的思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熟练,又增强了信心,不再担心“看得懂,答不出”的情况发生了。
在“少教多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三年的不断引领,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以兴趣为动力,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取得了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诗情的熏陶中,他们获得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文学素养、文学气质,并受益终生。
童年的颜色像一盒巧克力豆, 五彩缤纷, 有红色、有蓝色、 有绿色、有黑色、有白色。 童年的颜色是红色的, 当我考试考了一百分, 妈妈看了会表扬我, ...[全文阅读]
激昂当雨点抱着命运的绳索滑下初生的藤条朦胧在希望的雨中当迸溅的情味模糊了行者的步履生活的婀娜捡起岁月的暗香这爱着世界的流水理解了长风的诗赋这男儿勇者的...[全文阅读]
年少无知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懵懂的我在心田种植下希望的种子 懂事的我在心田种植希望的种子 希望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可以看到家人洋溢着幸...[全文阅读]
雏鹰搏击长空,那是鸟儿对蓝天的向往 小溪涓涓流淌,那是河流对海洋的颂歌 果园千里飘香,那是大地对农民的回赠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你看...[全文阅读]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下面是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欢迎鉴赏。篇一:有关于秋天的简短诗歌现代诗秋天来了撞伤了末日的夏日的快乐他们再...[全文阅读]
在普者黑看云 晚霞里形状各异的彩云 被落日染得白红难分 天水相映着镀金的云 晚霞粼粼水波粼粼 紧紧环抱大地上的盆景 不肯让夜幕来临 在石...[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少教多学在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有效施行论文
上一篇:诗歌的鉴赏方法
下一篇:《终南别业》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