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日志

分享好看原创的经典日志!
诗歌大全>日志>经典日志

林徽因:倾我所有去生活

分类:经典日志发布者:迷惑的心

一個人身後的毀譽都是難以估量的,死于1955年的林徽因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她去世半個多世紀後,突然之間成了國民女神。

她在世的時候,雖說也風光無限,但和她相同段位的民國女子并不少,我們可以列出一串長長的名字:張愛玲、蕭紅、胡蝶、陸小曼論才華,論風情,論名氣,任何一個人都并不遜于她。

可如今呢,很多名字都已經淹沒在歲月的洪流中,隻有林徽因的名聲越來越響,要是像選秀節目那樣,讓粉絲們自發地給心中女神投票,上面提到的人物都會獲得不少票,但她們的粉絲加起來估計還沒有林徽因多。

這要歸功于那部名叫《人間四月天》的電視劇,迅哥兒飾演的林徽因活脫脫是落下凡間的精靈,俘獲了萬千文藝女青年的心;更要歸功于那本名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傳記,作者白落梅用一大堆華麗的詞藻塑造了一個淡然完美的林徽因,這本書據說賣了有上百萬冊,女神的形象由此得以樹立并深入人心。

微博時代,各種有關于林徽因的語錄鋪天蓋地,她不是在教人們“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就是碎碎念着“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聽上去,要多仁波切就有多仁波切。

如果說“暴紅”隻是一場鬧劇,林徽因若泉下有知,頂多是苦笑着搖搖頭而已,後面的世情反轉對于她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了—在被供上神壇若幹年以後,她又一次成爲代言人,隻是這次她代言的不是女神,而是“綠茶婊”!打下這三個字時,我都要替林徽因難過了,她那麽愛惜羽毛,卻管不了身後的洪水滔天。

其實,塑造出林徽因女神或者“綠茶婊”形象的,都是那幾個廣爲人知的段子:

據說,她曾經在異國寂寞的歲月裏,給大洋彼岸的一群異性朋友“群發”情書,對象包括徐志摩和張歆海等人;

據說,她在梁思成向她示愛時,曾經說:“答案很長,我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準備要聽了嗎?”

據說,她一生都活在情愛的糾結之中,和梁思成在一起的時候放不下徐志摩,後來又愛上了金嶽霖。

女神如花隔雲端,由于離得太遠,太過缥缈,看不清她的容顔,人們隻得憑着這幾個零零碎碎的片段,拼湊出了他們想象中的林徽因:說好聽點是柔弱、多情,說難聽點則是作、矯情。

那麽,抛開女神的光環,真實的林徽因到底是什麽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考證幾個圍繞着她的千古之謎:

首先,林徽因到底作不作呢?

在朋友們關于她的描述裏,她爲人相當磊落坦蕩,性格急躁,快人快語,絕不像某些文藝作品塑造的那樣矯揉造作。世人提起陸小曼來,總忘不了她的嬌嗲,可林徽因好像連撒嬌也不太會。

作家蕭乾回憶起初次見她,去之前,蕭乾聽聞她患有肺病,想必是期待着會看見一個林黛玉式的徽因,沒想到見了面之後,她穿了一身騎馬裝,顯得英姿勃勃,嘴裏叽裏呱啦說個不停,别人都插不上嘴,俨然一個話口袋子,大有史湘雲的風範。

冰心寫了着名的《太太的客廳》諷刺她,她恰好由山西調查廟宇回到北平,帶了一壇又陳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給冰心吃用,回擊得又快又準,一點都不拐彎抹角。換了其他女作家,可能引起的是一場沒完沒了的筆戰,難得她這樣直接。

婚後她和金嶽霖日久生情,她也不遮掩,大大方方地對梁思成說自己苦惱極了,因爲同時愛上了兩個人,還問他該怎麽辦。梁思成也是個大方的人,想了一夜告訴她: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老金,祝你們幸福。末了,倒是金嶽霖選擇了退出。這樣的做派,三個人都表現得何等霁月光風。

如果你了解到她的這一面,就不會輕信網上那些盛傳的所謂林徽因語錄了:她這麽爽利的一個人,怎麽可能說出那麽矯情的話來?

第二個問題來了,林徽因到底是不是三個男人成全的女神?

林徽因的男人緣是很好的,而且裙下之臣都是重量級的:詩人徐志摩曾爲她發狂,建築學家梁思成守護了她一輩子,哲學家金嶽霖則至死都懷念她,所以曾有人撰文稱她是“三個男人成就的女神”。

她遇到徐志摩時,還隻有16歲,正是少女懷春時,遇到熱情似火的徐志摩,難保不動一動心,但也僅僅隻是動心而已。林徽因可不想擔上“破壞他人家庭”的罪名,更何況,徐志摩的熱度實在太高,她生怕被這種熱度灼傷,連婉拒的回信都是父親林長民代寫的。

盡管詩人從此在女神的生命中退居到藍顔的地位,但他堪稱是林徽因在文藝路上的領路人,引領她進入一個詩意的世界。多年以後,林徽因的閨蜜費慰梅說:“多年後聽徽因提起徐志摩,我注意到她對徐的回憶總是離不開那些文學大家的名字,如雪萊,濟慈、拜倫、曼殊菲爾、伍爾夫。我猜想,徐志摩在對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已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導師的角色,領她進入英國詩歌和英國戲劇的世界,新美感、新觀念、新感覺,同時也迷惑了他自己。”

徐志摩因事故去世後,她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悼志摩:“志摩的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淨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對藝術欣賞的認真,體會情感的切實,全是難能可貴到極點。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會的大不韪争他的戀愛自由。”梁思成去事發地點給她找來一截飛機上的殘骸,她将那截飛機殘骸懸于床頭,至死都沒有拿開。

但她同時坦言:“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你看,做女神就是這麽殘酷,悲傷的時候仍然得保持着清醒的反思。

在她的後半生,她漸漸不寫詩了,可是徐志摩對她的影響一直都在,那是一種“詩意的信仰”,讓她的一生“至少沒有太過堕入凡塵的滿足”,如她所說“志摩警醒了我,變成一種simulant(激勵)在我的生命中”

她和梁思成走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路,但這并不影響他們相依相偎,度過了恩愛的一生。老實說,梁思成性格穩重溫和,才是真正适合她的人。

和詩人徐志摩交往時,林女神是寫詩的,嫁給建築學家梁思成後,她放下寫詩的筆,投身于建築領域。寫到這裏,一個詞語忽然掠過我的腦海:海綿女!可不是嗎,林徽因身上就有海綿的那種特質,一段感情不管走向如何,她都會從中汲取養分,她的生命由此也變得越來越豐盛。

當然,汲取的同時她也回饋,據說梁思成走上建築的道路,還是受她的影響。戰火紛飛的年代,她随着梁思成輾轉多個大學,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建築系,教授培養出中國第一批建築師,并傾注心血幫助梁思成完成多部關于建築的論着。林徽因去世後,有人評論說梁思成着作的文字仿佛也就此灰沉黯淡,再無動人的才氣。

真正奠定林徽因女神之名的是第三個男人:哲學家金嶽霖。金嶽霖一輩子都逐林而居,有時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是金嶽霖做仲裁,把他們糊塗不清楚的問題弄明白。金嶽霖再不動心,終生未娶,待林梁的兒女如己出。

林徽因去世的時候,他送了一副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就算徐志摩再生,也未必寫得出這麽工巧貼切的對聯來。

林徽因去世很多年了,有一天,金嶽霖突然在北京飯店宴請朋友們吃飯。席上,老朋友問他爲何請客,他動情地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一個女人但凡有點姿色,能讓男人鍾情并不是件難事,難的是鍾情一輩子。柏拉圖說:理性是靈魂最高貴的因素。而林徽因正是個相當理性的人,她對感情的清醒和克制,讓遇到她的男人往往能保持最初對她的傾慕。男女之間的關系,最怕把握不好度,過猶不及,毫無疑問,林徽因是個分寸感很強的人,所以她才在兩性關系上走出了一條戀人和朋友之外的路來。

回到開始的那個問題上,那麽林徽因到底是不是被三個男人成就的呢?我以爲,與其說她是被他們成就的,還不如說她和他們之間互相成就,像林徽因這樣有着清醒頭腦和不凡資質的女子,就算不碰到徐志摩、梁思成,也會遇到張志摩、李思成,比較起來,倒是金嶽霖這樣的可遇而不可求,純屬奇迹。

第三,林徽因是如何成爲“婦女公敵”的?

這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可以相參照,一般來說,成爲女神的人往往不那麽受同性的歡迎。林徽因的問題是,她哪裏僅僅是不那麽受歡迎,她簡直就是很不受歡迎。

冰心大戰林徽因的橋段上面已經說過了,除了冰心外,放眼民國文藝圈,好像也沒有誰是林徽因的閨蜜。她唯一稱得上交好的女性朋友是費慰梅,人家是外籍人士,美國大妞,沒東方女性這麽多彎彎繞的心思,也沒那麽容易嫉妒。

話說回來,廣大女性那麽不待見林徽因,除了妒忌外,就沒别的原因了嗎?與林徽因過從甚密的作家李健吾曾對林徽因的爲人做過這樣的描述:“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

林徽因這個人,确實是頂好強的一個人,做什麽都是竭盡全力,從個人形象到事業理想,她要麽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傾我所有去生活說的就是她。有多少長得美而不懂得愛惜的人,白白地浪費了自己的美,林徽因可不這樣,她相當注意個人形象,出門前要花大力氣好好倒饬,以至于有好事者撰聯稱“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她搞文學那會兒,又是寫詩又是寫散文小說,恨不得開發出十項全能,寫得如何姑且不說,這股子勁兒也夠讓人佩服的了;她轉行搞建築後,長途跋涉,風餐露宿,與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兩百多個縣,考察測繪了兩百多處古建築物。

最重要的是,她在做這一切時并沒有覺得苦,而是樂在其中,即使坐在擁擠不堪的火車上,即使打扮得像個農婦,她也不改其樂。林徽因的大半生都在颠沛流離中度過,縱使如此,也沒有妨礙她向上的追求,這樣的精氣神,倒可以和徐志摩在雨中等彩虹媲美。隻不過,徐志摩的宗教是美,林徽因的一生則是愛智的一生,什麽情啊愛啊在她生命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多,她畢生都在追求,追求一個日益完美、博學、睿智的自我。諷刺她舉辦“太太客廳的沙龍”是爲了博取更多人愛慕,那真是太小瞧她了,她隻是想享受精神交流的愉悅,前提是,和她交流的人得具有同等智商。

據統計她卧病一年間就做了這麽多事:創辦清華建築系,參與國徽設計,革新景泰藍工藝,護衛城牆牌樓,講授專業課程,指導畢業論文,編專着,發文章,翻譯蘇聯專着,甚至還想研究《詩經》和《楚辭》的語言問題。

面對這樣的統計,不僅是我,隻怕連那些和林徽因同時代的民國女子們都要瞠目結舌了。我們的林女神活得太用力了,以至于超出了大衆對女性的固有期待之外。中國人講究姿态,講究舉重若輕,一直都不那麽推崇太過用力的生活。人們無法理解她的志趣追求,而對于無法理解的東西,排斥是自然的。相對來說,男人們對于一個性别角色有些出位的女性反而要大度些,這就是林徽因爲何深受異性歡迎而受同性排斥的真實原因了。

說到林徽因,實際上很難記起她到底有過什麽作品。她寫過詩,流傳至今的無非隻有這首“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你是人間四月天”,網上那些所謂的林徽因語錄,也大多并不是出自她手。她最好的作品就是她的人生,能夠讓她成爲民國女神範本的,正是她多姿多彩的生活。

林徽因在不算太長的一生中,始終保持着一種略微緊繃的姿态,像是一把弓,拉得滿滿的,不管是對待感情還是事業,都從未松懈過。在你感歎這樣的人生未免太累時,不妨想想黃碧雲的這句話:

如果有一天我們淹沒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爲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

一个人身后的毁誉都是难以估量的,死于1955年的林徽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她去世半个多世纪后,突然之间成了国民女神。

她在世的时候,虽说也风光无限,但和她相同段位的民国女子并不少,我们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字:张爱玲、萧红、胡蝶、陆小曼论才华,论风情,论名气,任何一个人都并不逊于她。

可如今呢,很多名字都已经淹没在岁月的洪流中,只有林徽因的名声越来越响,要是像选秀节目那样,让粉丝们自发地给心中女神投票,上面提到的人物都会获得不少票,但她们的粉丝加起来估计还没有林徽因多。

这要归功于那部名叫《人间四月天》的电视剧,迅哥儿饰演的林徽因活脱脱是落下凡间的精灵,俘获了万千文艺女青年的心;更要归功于那本名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传记,作者白落梅用一大堆华丽的词藻塑造了一个淡然完美的林徽因,这本书据说卖了有上百万册,女神的形象由此得以树立并深入人心。

微博时代,各种有关于林徽因的语录铺天盖地,她不是在教人们“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就是碎碎念着“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听上去,要多仁波切就有多仁波切。

如果说“暴红”只是一场闹剧,林徽因若泉下有知,顶多是苦笑着摇摇头而已,后面的世情反转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了—在被供上神坛若干年以后,她又一次成为代言人,只是这次她代言的不是女神,而是“绿茶婊”!打下这三个字时,我都要替林徽因难过了,她那么爱惜羽毛,却管不了身后的洪水滔天。

其实,塑造出林徽因女神或者“绿茶婊”形象的,都是那几个广为人知的段子:

据说,她曾经在异国寂寞的岁月里,给大洋彼岸的一群异性朋友“群发”情书,对象包括徐志摩和张歆海等人;

据说,她在梁思成向她示爱时,曾经说:“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

据说,她一生都活在情爱的纠结之中,和梁思成在一起的时候放不下徐志摩,后来又爱上了金岳霖

女神如花隔云端,由于离得太远,太过缥缈,看不清她的容颜,人们只得凭着这几个零零碎碎的片段,拼凑出了他们想象中的林徽因:说好听点是柔弱、多情,说难听点则是作、矫情。

那么,抛开女神的光环,真实的林徽因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考证几个围绕着她的千古之谜:

首先,林徽因到底作不作呢?

在朋友们关于她的描述里,她为人相当磊落坦荡,性格急躁,快人快语,绝不像某些文艺作品塑造的那样矫揉造作。世人提起陆小曼来,总忘不了她的娇嗲,可林徽因好像连撒娇也不太会。

作家萧乾回忆起初次见她,去之前,萧乾听闻她患有肺病,想必是期待着会看见一个林黛玉式的徽因,没想到见了面之后,她穿了一身骑马装,显得英姿勃勃,嘴里叽里呱啦说个不停,别人都插不上嘴,俨然一个话口袋子,大有史湘云的风范。

冰心写了着名的《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回击得又快又准,一点都不拐弯抹角。换了其他女作家,可能引起的是一场没完没了的笔战,难得她这样直接。

婚后她和金岳霖日久生情,她也不遮掩,大大方方地对梁思成说自己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还问他该怎么办。梁思成也是个大方的人,想了一夜告诉她: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老金,祝你们幸福。末了,倒是金岳霖选择了退出。这样的做派,三个人都表现得何等霁月光风。

如果你了解到她的这一面,就不会轻信网上那些盛传的所谓林徽因语录了:她这么爽利的一个人,怎么可能说出那么矫情的话来?

第二个问题来了,林徽因到底是不是三个男人成全的女神?

林徽因的男人缘是很好的,而且裙下之臣都是重量级的:诗人徐志摩曾为她发狂,建筑学家梁思成守护了她一辈子,哲学家金岳霖则至死都怀念她,所以曾有人撰文称她是“三个男人成就的女神”。

她遇到徐志摩时,还只有16岁,正是少女怀春时,遇到热情似火的徐志摩,难保不动一动心,但也仅仅只是动心而已。林徽因可不想担上“破坏他人家庭”的罪名,更何况,徐志摩的热度实在太高,她生怕被这种热度灼伤,连婉拒的回信都是父亲林长民代写的。

尽管诗人从此在女神的生命中退居到蓝颜的地位,但他堪称是林徽因在文艺路上的领路人,引领她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多年以后,林徽因的闺蜜费慰梅说:“多年后听徽因提起徐志摩,我注意到她对徐的回忆总是离不开那些文学大家的名字,如雪莱,济慈、拜伦、曼殊菲尔、伍尔夫。我猜想,徐志摩在对她的一片深情中,可能已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导师的角色,领她进入英国诗歌和英国戏剧的世界,新美感、新观念、新感觉,同时也迷惑了他自己。”

徐志摩因事故去世后,她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悼志摩:“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会的大不韪争他的恋爱自由。”梁思成去事发地点给她找来一截飞机上的残骸,她将那截飞机残骸悬于床头,至死都没有拿开。

但她同时坦言:“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你看,做女神就是这么残酷,悲伤的时候仍然得保持着清醒的反思。

在她的后半生,她渐渐不写诗了,可是徐志摩对她的影响一直都在,那是一种“诗意的信仰”,让她的一生“至少没有太过堕入凡尘的满足”,如她所说“志摩警醒了我,变成一种simulant(激励)在我的生命中”

她和梁思成走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路,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相依相偎,度过了恩爱的一生。老实说,梁思成性格稳重温和,才是真正适合她的人。

和诗人徐志摩交往时,林女神是写诗的,嫁给建筑学家梁思成后,她放下写诗的笔,投身于建筑领域。写到这里,一个词语忽然掠过我的脑海:海绵女!可不是吗,林徽因身上就有海绵的那种特质,一段感情不管走向如何,她都会从中汲取养分,她的生命由此也变得越来越丰盛。

当然,汲取的同时她也回馈,据说梁思成走上建筑的道路,还是受她的影响。战火纷飞的年代,她随着梁思成辗转多个大学,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建筑系,教授培养出中国第一批建筑师,并倾注心血帮助梁思成完成多部关于建筑的论着。林徽因去世后,有人评论说梁思成着作的文字仿佛也就此灰沉黯淡,再无动人的才气。

真正奠定林徽因女神之名的是第三个男人:哲学家金岳霖。金岳霖一辈子都逐林而居,有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也是金岳霖做仲裁,把他们糊涂不清楚的问题弄明白。金岳霖再不动心,终生未娶,待林梁的儿女如己出。

林徽因去世的时候,他送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就算徐志摩再生,也未必写得出这么工巧贴切的对联来。

林徽因去世很多年了,有一天,金岳霖突然在北京饭店宴请朋友们吃饭。席上,老朋友问他为何请客,他动情地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一个女人但凡有点姿色,能让男人钟情并不是件难事,难的是钟情一辈子。柏拉图说: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而林徽因正是个相当理性的人,她对感情的清醒和克制,让遇到她的男人往往能保持最初对她的倾慕。男女之间的关系,最怕把握不好度,过犹不及,毫无疑问,林徽因是个分寸感很强的人,所以她才在两性关系上走出了一条恋人和朋友之外的路来。

回到开始的那个问题上,那么林徽因到底是不是被三个男人成就的呢?我以为,与其说她是被他们成就的,还不如说她和他们之间互相成就,像林徽因这样有着清醒头脑和不凡资质的女子,就算不碰到徐志摩、梁思成,也会遇到张志摩、李思成,比较起来,倒是金岳霖这样的可遇而不可求,纯属奇迹。

第三,林徽因是如何成为“妇女公敌”的?

这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可以相参照,一般来说,成为女神的人往往不那么受同性的欢迎。林徽因的问题是,她哪里仅仅是不那么受欢迎,她简直就是很不受欢迎。

冰心大战林徽因的桥段上面已经说过了,除了冰心外,放眼民国文艺圈,好像也没有谁是林徽因的闺蜜。她唯一称得上交好的女性朋友是费慰梅,人家是外籍人士,美国大妞,没东方女性这么多弯弯绕的心思,也没那么容易嫉妒。

话说回来,广大女性那么不待见林徽因,除了妒忌外,就没别的原因了吗?与林徽因过从甚密的作家李健吾曾对林徽因的为人做过这样的描述:“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

林徽因这个人,确实是顶好强的一个人,做什么都是竭尽全力,从个人形象到事业理想,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倾我所有去生活说的就是她。有多少长得美而不懂得爱惜的人,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美,林徽因可不这样,她相当注意个人形象,出门前要花大力气好好倒饬,以至于有好事者撰联称“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她搞文学那会儿,又是写诗又是写散文小说,恨不得开发出十项全能,写得如何姑且不说,这股子劲儿也够让人佩服的了;她转行搞建筑后,长途跋涉,风餐露宿,与梁思成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两百多个县,考察测绘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

最重要的是,她在做这一切时并没有觉得苦,而是乐在其中,即使坐在拥挤不堪的火车上,即使打扮得像个农妇,她也不改其乐。林徽因的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纵使如此,也没有妨碍她向上的追求,这样的精气神,倒可以和徐志摩在雨中等彩虹媲美。只不过,徐志摩的宗教是美,林徽因的一生则是爱智的一生,什么情啊爱啊在她生命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多,她毕生都在追求,追求一个日益完美、博学、睿智的自我。讽刺她举办“太太客厅的沙龙”是为了博取更多人爱慕,那真是太小瞧她了,她只是想享受精神交流的愉悦,前提是,和她交流的人得具有同等智商。

据统计她卧病一年间就做了这么多事:创办清华建筑系,参与国徽设计,革新景泰蓝工艺,护卫城墙牌楼,讲授专业课程,指导毕业论文,编专着,发文章,翻译苏联专着,甚至还想研究《诗经》和《楚辞》的语言问题。

面对这样的统计,不仅是我,只怕连那些和林徽因同时代的民国女子们都要瞠目结舌了。我们的林女神活得太用力了,以至于超出了大众对女性的固有期待之外。中国人讲究姿态,讲究举重若轻,一直都不那么推崇太过用力的生活。人们无法理解她的志趣追求,而对于无法理解的东西,排斥是自然的。相对来说,男人们对于一个性别角色有些出位的女性反而要大度些,这就是林徽因为何深受异性欢迎而受同性排斥的真实原因了。

说到林徽因,实际上很难记起她到底有过什么作品。她写过诗,流传至今的无非只有这首“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人间四月天”,网上那些所谓的林徽因语录,也大多并不是出自她手。她最好的作品就是她的人生,能够让她成为民国女神范本的,正是她多姿多彩的生活。

林徽因在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略微紧绷的姿态,像是一把弓,拉得满满的,不管是对待感情还是事业,都从未松懈过。在你感叹这样的人生未免太累时,不妨想想黄碧云的这句话:

如果有一天我们淹没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或许是你不小心跌落的一句誓言,或许是你不经意的一次回眸,或许是你欢笑时遗落的笑意,或许是你伤心时轻轻掉落的一颗泪滴,或许什么也没有,只...[全文阅读]

行走社会的100条忠告,迷茫的你必看

1、所有的困苦都是有用意的----这是老天爷在磨练你,为了把重任交给你2、毛遂自荐,好处多多----让别人看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3、千万别入错行--...[全文阅读]

穷时的朋友最真,难时的帮助最亲

人不穷,不知谁敢倾囊借钱;人不难,不知谁敢伸手支援;摊上事,才知谁是赤城之心;遇到坎,才知谁是肝胆相见。人这一生,朋友千千万。穷时苦时,共患难的人实属少见;难时...[全文阅读]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瞬间醒脑)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没必要为彼此的疏忽,动了真苦恼。你能理解是你的高度,你不能理解也是你的真实。你能感觉到别人的辛苦,是你的道义。你感觉...[全文阅读]

虚伪,永远换不来真心(句句在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个好东西,见证了人性,也见证了一颗真心。人与人的相处,像场修行的旅程,短期交往看脾气;长期交往看德行;一生交往看人品。脾气的好坏,...[全文阅读]

人啊,不怕身累,最怕心累

人啊,不怕身累,就怕心累!身累,可以歇过来;心累,该如何走出来?人啊,不怕没人疼,就怕没人懂!没人疼,可以自己疼;没人懂,该如何说出来! 再能干的人,也有疲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林徽因:倾我所有去生活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367318.html

上一篇:很抱歉,这种朋友我不要

下一篇:更多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相关文章
更多经典日志文章

精选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分类阅读

经典日志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