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日志

分享好看原创的经典日志!
诗歌大全>日志>经典日志

过年了,你至少要告诉孩子这四个故事

分类:经典日志发布者:玉砌似画染

“爲什麽要過年呢?”、“新年爲什麽要放鞭炮呢?”、“元宵節爲什麽要吃湯圓呢?”......

好奇的孩子們總會對大人們習以爲常的節日風俗做種種發問。如果我們的孩子抛出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又該如何回答呢?

《臘八節的故事》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也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

之所以稱“臘”,有幾成含義:一是“臘者,接也”,有“新舊交替”的意思;二是“臘”是通假字,同“獵”,就是“獵殺豬羊祭拜祖先和神明”的意思。

過了臘八就是年,“過年”由此拉開序幕。中國人在臘八節這天會喝臘八粥,這個曆史已有一千多年。據說,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的。因爲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就将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

臘八粥又稱八寶粥,内裏是“五味俱全(其中包含苦味)”,喝臘八粥既有吉利之意,也有憶苦思甜的意思,故而喝臘八粥在這一天的意義才非比尋常。

《小年的故事》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竈日,又稱“小年”。

過了小年,離春節隻剩下六、七天了,人們要開始積極地爲過年做準備了,打掃房前屋後、剪窗花、寫春聯、家裏裏裏外外都要布置一新,以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關于小年要祭竈,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皇帝,嘴饞急了,走到哪兒吃到哪兒,隻要沒吃過的都要嘗嘗。這天,他閑逛到了一個村子,遇到了一個姑娘,見她的籃子裏裝着好吃的棗糕,就要來吃起來,還打壞主意想把姑娘帶走,讓她天天給自己做棗糕。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竈台,皇帝一下子貼到了牆頭上,從此變成了竈王爺,每天隻能看着别人吃東西。

時間長了,人們見他可憐,于是在每年臘月二十三那天,會給竈王爺擺上好吃的,這就叫做“祭竈”。最開心的莫過于孩子了,可以跟着竈王爺吃好吃的棗糕、柿餅核桃還有糖瓜。據說過了這一天,竈王爺就要上天跟玉皇大帝說說一年來人間發生的故事,他吃了糖瓜嘴巴甜,就隻說人們的好話了。

《春節的故事》

相傳,中國古代有一隻兇惡的怪獸,叫作“年”。它到處亂跑,糟蹋人們養的馬牛羊豬狗,還傷了很多人。

天神決定懲罰它,将它鎖進了深山,一年隻準它出來一次。

可”年“哪天來,大家都不知道,于是整天提心吊膽,直到臘月最後一天,年來了。

大家聚在一起想辦法,發現年最怕鮮紅的顔色、火光和響聲,這就好辦了。家家貼上紅紙、挂上紅燈籠、噼裏啪啦放鞭炮、敲鑼打鼓響不停,年被吓得再也不敢來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故事》

按照中國的風俗,春節是要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即元宵節)這一天的,元宵節一過也象征過年的結束,人們就要恢複正常的生産和生活了。

在元宵節期間,人們舉行賞月、觀花燈、猜燈謎、放煙花、舞龍燈、舞獅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動,熱鬧非凡,因此也被稱爲“燈節”、“狂歡節”。

關于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當時稱元宵爲“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這本元宵節的故事取自一個民間傳說,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于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于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于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結語

以上幾本書的文字都是由司南先生改編,文字在質樸中帶有韻律感和幽默感,在語言上保留了民間文學的風格。

爲孩子們介紹傳統春節習俗,讓孩子在遵循傳統禮節的同時,明白從古人到今人,大家一直堅持的習俗背後的緣由和美好祝願。

正如林語堂先生曾說,春節有着一種外國人不能領會的撼動中國人心的力氣。

這種氣力是中國人獨有的,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默記與傳承。

與春節有關的繪本還有很多,意猶未盡的朋友還可以陪孩子看看《北京的春節》《團圓》《龍的故鄉》《燈孩兒》等,與孩子一起跟随這些繪本、以及筆者繪者的視角去感受那些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去讀一讀其中暖暖的鄉情和親情,觸摸其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樸實價值。

“为什么要过年呢?”、“新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好奇的孩子们总会对大人们习以为常的节日风俗做种种发问。如果我们的孩子抛出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

《腊八节的故事》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腊月也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

之所以称“腊”,有几成含义:一是“腊者,接也”,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是“腊”是通假字,同“猎”,就是“猎杀猪羊祭拜祖先和神明”的意思。

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由此拉开序幕。中国人在腊八节这天会喝腊八粥,这个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据说,最早,腊八粥是供穷人食用的。因为到了年底,穷人没有吃的东西,就将锅盖、缸沿打扫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习俗,最终传到官府、宫廷和寺庙。

腊八粥又称八宝粥,内里是“五味俱全(其中包含苦味)”,喝腊八粥既有吉利之意,也有忆苦思甜的意思,故而喝腊八粥在这一天的意义才非比寻常。

《小年的故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人们要开始积极地为过年做准备了,打扫房前屋后、剪窗花、写春联、家里里里外外都要布置一新,以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关于小年要祭灶,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皇帝,嘴馋急了,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只要没吃过的都要尝尝。这天,他闲逛到了一个村子,遇到了一个姑娘,见她的篮子里装着好吃的枣糕,就要来吃起来,还打坏主意想把姑娘带走,让她天天给自己做枣糕。姑娘伸出手,一巴掌把皇帝打上了灶台,皇帝一下子贴到了墙头上,从此变成了灶王爷,每天只能看着别人吃东西。

时间长了,人们见他可怜,于是在每年腊月二十三那天,会给灶王爷摆上好吃的,这就叫做“祭灶”。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了,可以跟着灶王爷吃好吃的枣糕、柿饼核桃还有糖瓜。据说过了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上天跟玉皇大帝说说一年来人间发生的故事,他吃了糖瓜嘴巴甜,就只说人们的好话了。

《春节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代有一只凶恶的怪兽,叫作“年”。它到处乱跑,糟蹋人们养的马牛羊猪狗,还伤了很多人。

天神决定惩罚它,将它锁进了深山,一年只准它出来一次。

可”年“哪天来,大家都不知道,于是整天提心吊胆,直到腊月最后一天,年来了。

大家聚在一起想办法,发现年最怕鲜红的颜色、火光和响声,这就好办了。家家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噼里啪啦放鞭炮、敲锣打鼓响不停,年被吓得再也不敢来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故事》

按照中国的风俗,春节是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即元宵节)这一天的,元宵节一过也象征过年的结束,人们就要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了。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举行赏月、观花灯、猜灯谜、放烟花、舞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热闹非凡,因此也被称为“灯节”、“狂欢节”。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这本元宵节的故事取自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结语

以上几本书的文字都是由司南先生改编,文字在质朴中带有韵律感和幽默感,在语言上保留了民间文学的风格。

为孩子们介绍传统春节习俗,让孩子在遵循传统礼节的同时,明白从古人到今人,大家一直坚持的习俗背后的缘由和美好祝愿。

正如林语堂先生曾说,春节有着一种外国人不能领会的撼动中国人心的力气。

这种气力是中国人独有的,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默记与传承。

与春节有关的绘本还有很多,意犹未尽的朋友还可以陪孩子看看《北京的春节》《团圆》《龙的故乡》《灯孩儿》等,与孩子一起跟随这些绘本、以及笔者绘者的视角去感受那些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去读一读其中暖暖的乡情和亲情,触摸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朴实价值。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

我是你五百年前失落的莲子。或许是你不小心跌落的一句誓言,或许是你不经意的一次回眸,或许是你欢笑时遗落的笑意,或许是你伤心时轻轻掉落的一颗泪滴,或许什么也没有,只...[全文阅读]

行走社会的100条忠告,迷茫的你必看

1、所有的困苦都是有用意的----这是老天爷在磨练你,为了把重任交给你2、毛遂自荐,好处多多----让别人看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3、千万别入错行--...[全文阅读]

穷时的朋友最真,难时的帮助最亲

人不穷,不知谁敢倾囊借钱;人不难,不知谁敢伸手支援;摊上事,才知谁是赤城之心;遇到坎,才知谁是肝胆相见。人这一生,朋友千千万。穷时苦时,共患难的人实属少见;难时...[全文阅读]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瞬间醒脑)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没必要为彼此的疏忽,动了真苦恼。你能理解是你的高度,你不能理解也是你的真实。你能感觉到别人的辛苦,是你的道义。你感觉...[全文阅读]

虚伪,永远换不来真心(句句在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个好东西,见证了人性,也见证了一颗真心。人与人的相处,像场修行的旅程,短期交往看脾气;长期交往看德行;一生交往看人品。脾气的好坏,...[全文阅读]

人啊,不怕身累,最怕心累

人啊,不怕身累,就怕心累!身累,可以歇过来;心累,该如何走出来?人啊,不怕没人疼,就怕没人懂!没人疼,可以自己疼;没人懂,该如何说出来! 再能干的人,也有疲惫;...[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过年了,你至少要告诉孩子这四个故事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363121.html

上一篇:我们走过那么多旅途,不过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下一篇:更多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相关文章
更多经典日志文章

精选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分类阅读

经典日志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