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日志

分享好看原创的经典日志!
诗歌大全>日志>经典日志

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开心?

分类:经典日志发布者:听闻君莫笑

現在中國人好像總是不快樂,學生抱怨作業多,白領抱怨工作累,婦女抱怨家務忙,官員抱怨應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究竟是什麽,讓中國人一臉愁容?

01. 缺失信仰。

爲什麽我們周圍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領救濟,甚至街頭要錢度日卻整天樂樂呵呵?爲什麽這麽多華人有些人事事順意,卻仍然郁郁寡歡?

說到底是華人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

現在中國人,抛棄了信仰,又沒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學,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駕馭快樂手段,導緻很多人在幸福中選擇了不快樂。我們每個人的快樂、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爲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觀念和态度。就像彌爾頓說的:“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02. 愛攀比。

中國人的一生似乎都用來攀比。

孩子從小就被拿來和“别人家孩子”比較,比較成績、能力、拿的獎狀多還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畢業出來工作,又被比較工作夠不夠好、薪水優不優厚、福利多不多……長期置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比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習慣性地養成攀比的習慣:我比不比别人優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

攀比成習慣,自然不快樂。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

03. 對美好的事物不感動。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我們可能沒有創造美的能力,但對于大自然創造的美,對于他人創造的美,我們是否去欣賞了呢?我們似乎總是腳步匆匆,對自然美、藝術美、心靈美、生活美、創造美,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渾然不覺。

學會欣賞,我們能感受到快樂的時刻将會多很多。

04. 不懂得施舍。

宋代張商英說“樂莫樂于好善”,一個懂得付出而不是單單索要的人才會快樂。施舍不是富人的專利。向災區捐贈幾個億是施舍,給陌生人一個微笑也是施舍。

姚明則說:“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終目的是在幫助别人的同時淨化自己,使自己升華,到最後,得到幫助的是我自己,讓我感覺到我對這個社會有用。”

05. 單調與規律。

中國人缺少生活的熱情與娛樂,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

學生的生活是三點一線,爲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單調得似乎隻有學習和書本。職場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飯和睡覺,寶貴的周末時光僅用來休息也不夠,而難得出去郊遊或娛樂。也許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遊玩,卻是身體不争氣,經不起四處出遊、大吃大喝了。

06. 焦慮無處不在。

中國人也無時無刻不出在焦慮之中。焦慮社會不公、焦慮沒錢沒權、焦慮物價依然飙升、焦慮食品不安全、焦慮子女教育、焦慮環境污染……似乎總有焦慮不完的事。

但是,隻有無憂無慮的人才會快樂。總在憂慮,哪有時間快樂?

07. 壓力太大。

中國文化一向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責任總會或多或少地賦予到中國人的身上,形成他們的壓力。

中國人面對的壓力非常多,工作的壓力、成家的壓力、撫養子女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等等,而在這些重壓之下,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緩解這些壓力,日積月累,這些壓力帶給中國人的不僅僅是不快樂,甚至傷及他們的健康。

08.不敢堅持做自己。

媽媽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

中國人被很多人期望着,從而不能堅持做自己。一個人要成爲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兒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夥伴、同事的好搭檔,唯獨不能成爲想要的自己,自己總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難真正的快樂。

09.心靈的封閉。

早在1979年,美國有個學者就寫過一本書——《美國人心靈的封閉》,書中說美國人的心靈都關閉起來了,這是爲什麽呢?因爲當年美國青年人沒有了遠大的理想,隻是熱衷于眼前繁華的物質世界,疲于奔命于瑣碎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每一個中國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靈關閉了呢?

要知道,即使在最窮困、最危險的境地,隻要你能打開心靈,也總是可以發現使自己快樂的東西。

现在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01. 缺失信仰。

为什么我们周围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

说到底是华人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

现在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02. 爱攀比。

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用来攀比。

孩子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成绩、能力、拿的奖状多还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等毕业出来工作,又被比较工作够不够好、薪水优不优厚、福利多不多……长期置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比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性地养成攀比的习惯:我比不比别人优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

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03. 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学会欣赏,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多很多。

04. 不懂得施舍。

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姚明则说:“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到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05. 单调与规律。

中国人缺少生活的热情与娱乐,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

学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单调得似乎只有学习和书本。职场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饭和睡觉,宝贵的周末时光仅用来休息也不够,而难得出去郊游或娱乐。也许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游玩,却是身体不争气,经不起四处出游、大吃大喝了。

06. 焦虑无处不在。

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虑之中。焦虑社会不公、焦虑没钱没权、焦虑物价依然飙升、焦虑食品不安全、焦虑子女教育、焦虑环境污染……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

但是,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总在忧虑,哪有时间快乐?

07. 压力太大。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总会或多或少地赋予到中国人的身上,形成他们的压力。

中国人面对的压力非常多,工作的压力、成家的压力、抚养子女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而在这些重压之下,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这些压力,日积月累,这些压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不快乐,甚至伤及他们的健康。

08.不敢坚持做自己

妈妈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

中国人被很多人期望着,从而不能坚持做自己。一个人要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伙伴、同事的好搭档,唯独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09.心灵的封闭。

早在1979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灵关闭了呢?

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行走社会的100条忠告,迷茫的你必看

1、所有的困苦都是有用意的----这是老天爷在磨练你,为了把重任交给你2、毛遂自荐,好处多多----让别人看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3、千万别入错行--...[全文阅读]

穷时的朋友最真,难时的帮助最亲

人不穷,不知谁敢倾囊借钱;人不难,不知谁敢伸手支援;摊上事,才知谁是赤城之心;遇到坎,才知谁是肝胆相见。人这一生,朋友千千万。穷时苦时,共患难的人实属少见;难时...[全文阅读]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瞬间醒脑)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没必要为彼此的疏忽,动了真苦恼。你能理解是你的高度,你不能理解也是你的真实。你能感觉到别人的辛苦,是你的道义。你感觉...[全文阅读]

虚伪,永远换不来真心(句句在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个好东西,见证了人性,也见证了一颗真心。人与人的相处,像场修行的旅程,短期交往看脾气;长期交往看德行;一生交往看人品。脾气的好坏,...[全文阅读]

人啊,不怕身累,最怕心累

人啊,不怕身累,就怕心累!身累,可以歇过来;心累,该如何走出来?人啊,不怕没人疼,就怕没人懂!没人疼,可以自己疼;没人懂,该如何说出来! 再能干的人,也有疲惫;...[全文阅读]

有钱了,没钱了

有钱了,亲戚朋友围着你,昔日伙伴联系你,笑脸相迎奉承你,甜言蜜语捧着你。没钱了,亲戚朋友远着你,同学朋友躲着你,横眉冷对嘲笑你,流言蜚语议论你。有钱了,吃吃喝喝...[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开心?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327838.html

上一篇:为什么做善事身体好?

下一篇:更多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相关文章
更多经典日志文章

精选经典日志

经典日志分类阅读

经典日志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