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发布时间:2019-05-19 18:43:59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吾性傲以野

出自先秦的《古代文論選段》

《毛詩序》選段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論·論文》選段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讬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後。

《詩品序》選段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讬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

《與元九書》 選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

《題畫》畫竹題記一則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

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雲乎哉!

《人間詞話》三則  詞以境界爲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回頭蓦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爲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詩,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種表現形式,懷抱在心則爲情感意志,用語言把它表現出來就是詩。情感在心裏激蕩,就用詩的語言來表現它,用語言還表達不盡,便用咨嗟歎息的聲音來延續它,咨嗟歎息還不盡情,就放開喉嚨來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滿足,于是不知不覺手舞足蹈起來。

  文章是關系到治理國家的偉大功業,是可以流傳後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業。人的年齡壽夭有時間的限制,榮譽歡樂也隻能終于一身,二者都終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樣永久流傳,沒有窮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寫作,把

自己的思想意見表現在文章書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辭,也不必托高官的權勢,而聲名自然能流傳後世。

  至于那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酷寒,這是人有感于四季節令氣候并把它表現在詩歌裏。在美好的集會時用詩來表現親近愉悅,離開群體用詩來表達哀怨。至于 楚國臣子離開國都,漢朝的嫔妃辭别宮廷,在邊關的客子衣裳單薄,閨中寡居的婦女眼淚哭盡;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辭官離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揚起蛾眉,入宮受寵,再次顧盼,傾國傾城;所有這種種情景,感動激蕩人的心靈,如果不鋪陳詩句還能用什麽來抒發他的情義?如果不放聲歌唱還能用什麽來舒展他的情懷?所以說:詩可以結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使處境困難地位卑賤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悶,要想如此沒有比詩更好的了。

  能夠打動人心的事物,沒有能超過情感的,沒有不是從語言開始的,沒有比聲音(韻律)更切合的,沒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可能有朋友覺得這樣解釋還是比較晦澀,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情感、語言、聲音韻律、道理這是打動人心的關鍵要素。

  在江邊的私塾教書,每逢清秋,早晨常起來觀察竹子。這時,煙光、日影、露氣,都在疏枝密葉之間飄浮流動。于是,胸中情緻勃動,就有了作畫

的意念。其實,這時在腦海裏映現的竹子,已經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趕快取硯磨墨,展開畫紙,乘興落筆,盡情揮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圖畫。這時,筆下所畫出來的竹子又不是腦海裏映現的竹子了。總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遠超越下筆所畫的情像, 這是不變的法則。 表現在固定格式畫法之外的意趣神韻, 是一種超脫俗世所能領悟的化外機度, 隻有在畫的世界才有這樣子的表現哪!

  詞是要以境界爲最高标準的。有境界的詞,就會有很高的格調,自然會出現有名的句子。

  境界并不是隻指景物,喜怒哀樂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種境界。所以(文章)能夠描寫真實的景物,真實的情感的,就稱爲有境界,否則就稱爲沒有境界。

  從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人,沒有不經曆三種境界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界。“衆裏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第三境界。這些話都是大詞人才能作出來。但是根據這個意思解釋詩詞,恐怕晏同叔和歐陽修等人是不會贊同的。

注釋江館: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勃勃:欲望強烈的樣子。這裏指作者“因景生情”所産生的創作活動。倏:迅

速,極快。變相:變化出新的形象。變:變化。相:相貌,形象。這裏指畫出的竹子和構思時的不一樣,比構思時的又有創新。意在筆先:作畫,作文,在下筆前先立意,先構思。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也有人認爲是歐陽修所作。衆裏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晏歐:晏同叔和歐陽修。

出自先秦的《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

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译文注释

译文  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

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用诗来表达哀怨。至于 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扬起蛾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用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用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所以说: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使处境困难地位卑贱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

  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可能有朋友觉得这样解释还是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

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现哪!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注释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倏:迅

速,极快。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变:变化。相:相貌,形象。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s://m.biqugena.com/mip-article/21184.html

上一篇: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