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诗文!
诗歌大全>诗歌>古诗文

初春济南作

分类:古诗文发布者:操性矫情

山郡逢春複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

作者簡介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谥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别書、畫、鼎彜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爲一代宗匠,與朱彜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诮之爲“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賞析

  前兩句寫濟南初春雪後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複乍晴”句,緊扣詩題,“山郡”點明濟南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詩的具體形象所賴以産生的節候。續句“陂塘分出幾泉清”,表現號稱“泉城”的濟南最典型的景色。濟南城區,有七十二泉分布各處,春來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于是處處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湧出,泉水分流彙合城内城外,碧波蕩漾,随地皆成陂塘。此句煉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豐,故能形成陂塘池沼,這才成其爲泉

泉城。

  後兩句寫大明湖清麗純淨的奇偉景象。“郭邊萬戶皆臨水”,是描寫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帶城區的特殊景觀。在濟南舊城的四沿(即詩所說的“郭邊”)環繞着由珍珠泉、美蓉泉、王府池、趵突泉等七十二泉湧水所彙成的河流水域,其中北部的大明湖水域尤擅景觀之勝,民戶鱗次栉比,傍水而居,清流逶迤。房舍掩映,這是濟南勝緻。此句“臨”字比較關鍵,它體現了泉水和居人自然地交織彙合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所形成的美感。最後“雪後千峰半入城”句,是渲染春天乍降時,山郡濟南所見。濟南群山環繞,南有千佛山、四裏山,北有卧牛山、華不注、鵲山等等,群山巍峙,層巒疊嶂,林木蒼翠,鍾靈毓秀。環城四顧,山色青冥,美不勝收。清人劉風诰有一聯曾曰:“一城山色半城湖”,群山本不“入城”,因“雪後”看上去特别近,故有“千峰半入城”的錯覺。比“一城山色”的寫法,更有别趣。

  這首七絕四句純然寫景,不露聲色,景中飽含深情,情景交融,極富情緻。無論是“逢春複乍晴”的好天氣,還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後千峰”等,都包蘊着詩人對濟南初春的審美喜悅,流蕩着一種迷戀的情韻。

創作背景

  順治十二年(1655)初春時節,王士祯的長兄王士祿要去京師參加

殿試,三哥王士诂到京師參加太學生廷試,王士祯則要到京師參加會試,于是,三人同赴京師,在赴京途中,王士祯在此路過濟南曆下,因看到泉城兼山郡極具特色的山秀水明的景緻,心中十分喜悅,寫下這首七絕。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作者简介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赏析

  前两句写济南初春雪后乍晴以及泉眼之多。“山郡逢春复乍晴”句,紧扣诗题,“山郡”点明济南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城市;“逢春”和“乍晴”是交待诗的具体形象所赖以产生的节候。续句“陂塘分出几泉清”,表现号称“泉城”的济南最典型的景色。济南城区,有七十二泉分布各处,春来冰雪消融,地下有充沛水源,于是处处泉眼都有清流汩汩涌出,泉水分流汇合城内城外,碧波荡漾,随地皆成陂塘。此句炼在“分”字,分而知泉眼之多,泉多水丰,故能形成陂塘池沼,这才成其为泉

泉城。

  后两句写大明湖清丽纯净的奇伟景象。“郭边万户皆临水”,是描写大明湖及趵突泉一带城区的特殊景观。在济南旧城的四沿(即诗所说的“郭边”)环绕着由珍珠泉、美蓉泉、王府池、趵突泉等七十二泉涌水所汇成的河流水域,其中北部的大明湖水域尤擅景观之胜,民户鳞次栉比,傍水而居,清流逶迤。房舍掩映,这是济南胜致。此句“临”字比较关键,它体现了泉水和居人自然地交织汇合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形成的美感。最后“雪后千峰半入城”句,是渲染春天乍降时,山郡济南所见。济南群山环绕,南有千佛山、四里山,北有卧牛山、华不注、鹊山等等,群山巍峙,层峦叠嶂,林木苍翠,钟灵毓秀。环城四顾,山色青冥,美不胜收。清人刘风诰有一联曾曰:“一城山色半城湖”,群山本不“入城”,因“雪后”看上去特别近,故有“千峰半入城”的错觉。比“一城山色”的写法,更有别趣。

  这首七绝四句纯然写景,不露声色,景中饱含深情,情景交融,极富情致。无论是“逢春复乍晴”的好天气,还是潺潺而流的清泉,以及湖水中倒映的“雪后千峰”等,都包蕴着诗人对济南初春的审美喜悦,流荡着一种迷恋的情韵。

创作背景

  顺治十二年(1655)初春时节,王士祯的长兄王士禄要去京师参加

殿试,三哥王士诂到京师参加太学生廷试,王士祯则要到京师参加会试,于是,三人同赴京师,在赴京途中,王士祯在此路过济南历下,因看到泉城兼山郡极具特色的山秀水明的景致,心中十分喜悦,写下这首七绝。

焦山 其二

秃柳澄沙浪打涡,峭帆风饱掠江过。坡陀石磴盘盘上,佳处亭前晚景多。作者简介金天羽(1874~1947)初名懋基,又名天翮,字松岑,改今名,号鹤望,别署有麒麟、爱自...[全文阅读]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全文阅读]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全文阅读]

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其二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作者简介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全文阅读]

喜怒哀乐未发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全文阅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初春济南作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65837.html

上一篇:移居·其二

下一篇: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古诗文相关文章
更多古诗文文章

精选古诗文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诗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