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全部的海

出自兩漢蘇武的《留别妻》

結發爲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歎,淚爲生别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譯文及注釋

譯文和你結發成爲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和你相愛纏綿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時刻,多麽美好的時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爲國遠行,不得不起來看看天亮沒亮是什麽時候了。當星辰隐沒在天邊時,我就不得不與你辭别了,因爲要到戰場上這一走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與你團聚。與你依依不舍長時間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淚是因爲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後一面。我倍加珍惜現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遠也不會忘了和你相愛,這麽幸福歡樂的時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會回到你身邊。如果我不幸死了,也會永遠想你……

注釋結發:束發,借指男女始成年時。古時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發,以示成年。 嬿婉:歡好貌。 懷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遠路”。 夜何其:語出《詩經·庭燎》:“夜如何其?”是說“夜晚何時?”其,語尾助詞。 參(shēn申)、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這句是說星星都已隐沒,天将放曉了。 行役:赴

赴役遠行。 生别:生離死别。一作“别生”。滋:多。 春華:春光,借喻少壯時期。

鑒賞

  這首詩在徐陵的《玉台新詠》中題作《留别妻》,舊傳爲蘇武初出使時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讀詩中“征夫懷往路”、“行役在戰場”諸語,詩中的主人公應是一個即将應征出戰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現的也是漢代末期常見的征夫别妻的主題。  詩的前四句寫一對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歡愉之中。“結發”是古代男子二十束發加冠、女子十五束發爲笄表示成年的一種儀式,詩中的青年男女到了這個人生的美好時刻便結爲夫妻,“恩愛兩不疑”,婚後生活過得十分美滿、幸福。“嬿婉”語出《詩·邶風·新台》:“嬿婉求之”,和順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兩人的愛情生活非常融洽,親密無間。這一段用墨不多,卻通過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新婚夫婦那種恩愛、琴瑟和諧的歡樂情景,把一種人生和青春的愉悅傳遞給了讀者。

  “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然而嚴酷的現實很快攪散了這對恩愛夫妻“嬿婉及良時”的美夢,一度出現于兩人之間的一小塊晴空被即将出征、離别在即的陰影覆蓋了。作者在此筆鋒陡轉,在點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時,随即将開頭輕松、歡快的氣氛一下子抛入生離死别的無限悲哀。詩中的男子惦

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時不時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爲他心裏清楚地知道,隻要天一亮,他就要啓程應征,那漫無期限的離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歡愉。所以當他看到參辰星已在天邊隐去,天将破曉時,心中頓時湧起一般股難以言傳的酸楚。“去去”兩字相叠,生動地表現了主人公道别時那種痛苦不堪、語噎詞塞的情态。人世間的一般離别,已使人爲之黯然銷魂,何況新婚嬿爾正是人生“花好月圓”之時,又何況這對年輕的恩愛夫妻所面臨的不是一般的離别,而是奔赴戰場、相見無期的生死離别;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淚如泉湧。“握手一長歎,淚爲生别滋”,讀着這樣的詩句,這對青年男女無限悲怆、難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淚下,曆千年而不滅其震撼人心的強大力量。以後宋代詞家柳永寫戀人之别,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寒蟬凄切》)之語,元代戲劇家王實甫《西廂記》寫張生、莺莺長亭之别,又有“聽得一聲‘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寫,雖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與此詩有某種相似之處,但與此詩對封建兵役制給青年男女帶來的心靈創傷的表現相比,畢竟顯得纖弱多了。

  末四句寫新婚夫婦臨别時的相互鄭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對丈夫的囑托,她要丈

夫在行役中愛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注意保重身體,同時牢記夫妻間的恩愛與歡樂,體現了一個妻子的關心和擔心;“生當”二句是丈夫對妻子的回答:“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場,也将一直把你懷念。”表現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段對話,不僅展示了人物樸實、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實了詩首二句中“兩不疑”的内容,使全詩增添了一種悲劇氣氛。前賢曾謂悲劇就是将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此詩正符合這樣一種說法。男女相愛結爲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殘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隻能像一朵剛綻放即被摧殘的花,轉瞬即逝,無法追回。

  曆史上有許多寫離狀别的佳作,此詩當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選材、表達、風格等,都對後代有廣泛的影響。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代表。

作者簡介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爲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将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曆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将

其列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出自两汉苏武的《留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译文及注释

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 嬿婉:欢好貌。 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 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 参(shēn申)、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这句是说星星都已隐没,天将放晓了。 行役:赴

赴役远行。 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滋:多。 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鉴赏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嬿婉”语出《诗·邶风·新台》:“嬿婉求之”,和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两人的爱情生活非常融洽,亲密无间。这一段用墨不多,却通过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婚夫妇那种恩爱、琴瑟和谐的欢乐情景,把一种人生和青春的愉悦传递给了读者。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然而严酷的现实很快搅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嬿婉及良时”的美梦,一度出现于两人之间的一小块晴空被即将出征、离别在即的阴影覆盖了。作者在此笔锋陡转,在点出主人公“征夫”身份的同时,随即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一下子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诗中的男子惦

念着不久将要上路,时不时地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只要天一亮,他就要启程应征,那漫无期限的离别将要取代新婚的片刻欢愉。所以当他看到参辰星已在天边隐去,天将破晓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般股难以言传的酸楚。“去去”两字相迭,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人世间的一般离别,已使人为之黯然销魂,何况新婚嬿尔正是人生“花好月圆”之时,又何况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妻所面临的不是一般的离别,而是奔赴战场、相见无期的生死离别;这不能不叫人五内俱裂,泪如泉涌。“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读着这样的诗句,这对青年男女无限悲怆、难以自持的情景如在眼前,此景此情催人泪下,历千年而不灭其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后宋代词家柳永写恋人之别,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语,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写张生、莺莺长亭之别,又有“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的描写,虽然都有一定的感染力,并与此诗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与此诗对封建兵役制给青年男女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表现相比,毕竟显得纤弱多了。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

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作者简介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中国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

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27527.html

上一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