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只爱你一个女人

出自宋代葉清臣的《賀聖朝·留别》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花開花謝、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譯文及注釋

譯文斟滿淡綠色的美酒,請您再住幾日,不要就這樣匆匆離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離愁别緒,一分又充滿了凄風苦雨。年年都見花開花謝,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讓我們高歌暢飲,不要談論傷感之事。明年牡丹盛開的時候,不知我們會在哪裏相逢?

注釋賀聖朝: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花間集》有歐陽炯詞,本名“賀明朝”,《詞律》混入“賀聖朝”,誤。有十餘種格式。此詞格式爲:雙調四十九字,仄韻格,上片四句三仄韻,下片五句三仄韻。綠醑(xǔ):即綠色的美酒。幾許:猶言多少。

賞析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詞以别易會難爲主旨,上片寫留飲,下片寫惜别。

  開篇寫作者滿斟綠色的美酒,勸友人暫留,且不要匆匆歸去。繼而,詞中又寫作者縱酒高歌,勸友人鈞,切切絮絮傾訴離情。這裏,用春色、離愁、風雨,構成了一幅離别圖:陽春佳月,風雨凄凄,離愁萬緒,爲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雖然還是以詞家習慣運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來描寫離愁

愁,但設想奇特,不落俗套,給人以新穎巧妙的感覺。詞人設想“春色”總體爲“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風雨”。這樣,此時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與“風雨”的集合體。而此處的“風雨”,隻是表象,實質上是明寫風雨暗寫愁。

  這裏寫“風雨”,用的就是這種以景寫情的筆法。所謂三分春色實際上都是愁。詞人用全部的春色來寫與摯友分手時的離愁别緒,其友情之深,離别之難,不言而喻。作者用筆,貌輕實重,飽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實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長。蘇轼著名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有句雲:“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大約即是從此處脫胎。

  上片,由舉杯挽留寫到離别情懷,由外部行動而至内心感情,多爲順筆。下片則轉折頗多。過片“花開”兩句,緊承上片的離愁别緒,并進一步預寫别後的相思。“花開”句,用韓偓《谪仙怨》“花開花謝相思”句意,但作者隻寫“花開花謝”而不說“相思”,實際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離愁别緒之中。“都來幾許”,是說這種相思總的算來會有多少,由摯友不得長聚而引起的時序更叠、流年暗換的慨歎與迷惘,亦暗寓其中。這兩句深化了上片的離愁。但作者馬上又沖破了感傷纏綿的氛圍,用“

且高歌休訴”句一變而爲高亢曠達。這是對友人的勸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現出作者開朗豁達的胸懷。可是一想到别易會難,明年此際不知能否重逢,心裏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詞再見波折。這首詞先寫離愁,繼而排解寬慰,終寫怅惘之情,曲折細緻,語短情長。

創作背景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時留别友人之作,具體作年難以确證。《宋史》本傳載葉清臣爲人豪爽剛直,敢于在宋仁宗前直言時政阙失,不畏權貴。

作者簡介

葉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長洲人(今蘇州市)。天聖二年(1024)榜眼。曆任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遷太常丞,進直史館。論範仲淹、餘靖以言事被黜事,爲仁宗采納,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權三司使。知永興軍時,修複三白渠,溉田六千頃,實績顯著,後人稱頌。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出自宋代叶清臣的《贺圣朝·留别》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译文及注释

译文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注释贺圣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有十余种格式。此词格式为:双调四十九字,仄韵格,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绿醑(xǔ):即绿色的美酒。几许:犹言多少。

赏析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

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

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北宋首都汴京时留别友人之作,具体作年难以确证。《宋史》本传载叶清臣为人豪爽刚直,敢于在宋仁宗前直言时政阙失,不畏权贵。

作者简介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26438.html

上一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