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华山论剑

出自明代戚繼光的《望阙台》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譯文及注釋

譯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這裏,遙望着京城宮阙。我的心血如同灑在千山萬嶺上的濃霜,把滿山的秋葉都染紅了。

注釋望阙(quē)台:在今福建省福清縣.爲戚繼光自己命名的一個高台。戚在《福建福清縣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記》中記道:“一山抱高處,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阙台。”阙,宮闱,指皇帝居處。十年,指作者調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這一段時間。從嘉靖三十四年調浙江任參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後約十年左右。孤臣,遠離京師,孤立無援的臣子,此處是自指。宸(chēn)銮(luán):皇帝的住處。

賞析

  此詩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發自己的丹心熱血。

  首句“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詩雖爲登臨之作,卻不像一般登臨詩那樣開篇就寫景,而是總括作者在蒼茫海域内東征西讨的卓絕戰鬥生活。“寒”,既指蒼茫清寒的海色,同時也暗示曠日持久的抗倭鬥争是多麽艱難困苦,與“孤臣”有着呼應關系。第二句寫登臨,又不是寫一般的登臨。“望宸銮”,交待出登臨望阙台的動機。“孤臣”,不是在寫登臨人的身份,主要是寫他當時的處境和

和登阙台時複雜的心情。戰鬥艱苦卓絕,而遠離京城的将士卻得不到來自朝廷的足夠支持,作者心中充滿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對此作者不無抱怨;可是他又離不開朝廷這個靠山,對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誠,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來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師的孤獨身影。至此,我們才會看到,第一句詩不是徒然泛設。它其實爲下面的登臨起着類似領起的作用。沒有多少年艱苦的孤軍奮戰作前題,那麽此次登臨也就不會有什麽特殊的感情、“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這一聯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發現:千峰萬壑,秋葉流丹。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滿懷,鼓蕩起想像的風帆。這兩句詩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會中的愛國将領忠君愛國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長達十來年的抗倭戰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艱苦條件下,不停懈地與倭寇展開殊死較量,正是出于愛國和忠君的赤誠。“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葉”向皇帝表達自己忠貞不渝的報國之心。雖然,王朝對自己海上抗戰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責難。但自己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雖凝如繁霜,也要把這峰上的秋葉染紅。作者輕視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對國家、民族有着

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緻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馳海禦故。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盡管是失意之作,也使這首詩具有高雅的格調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這首詩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鮮血,形象生動,在藝術表現上極富感染力,讀其詩,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不愧爲千古傳頌的名作。

創作背景

  明嘉靖中.戚繼光抗擊倭寇,打擊海盜.轉戰于閩、浙、粵之間,十年間屢立戰功.基本掃清倭夷。先後調任浙江參軍,福建總督,這首詩就是作者任福建總督時作。

作者簡介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谥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人,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甯。明代著名抗倭将領、軍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出自明代戚继光的《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译文注释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注释望阙(quē)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县.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戚在《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中记道:“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阙台。”阙,宫闱,指皇帝居处。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宸(chē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赏析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

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创作背景

  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夷。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作者任福建总督时作。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25858.html

上一篇: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