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先皇已驾崩

出自唐代盧綸的《晚次鄂州》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萬裏歸心對月明。舊業已随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譯文及注釋

譯文霧散雲開遠遠望見漢陽城,孤舟漂遊還要走一日路程。商賈在白日睡覺知道浪靜,船夫在夜間說話感到潮生。看三湘秋色兩邊鬓發衰白,望萬裏明月思歸心意更增。家鄉舊業已經被戰亂毀盡,哪堪再聽見江上鼓角聲聲。

注釋晚次:指晚上到達。鄂州:唐時屬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漢陽城:今湖北漢陽,在漢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估客:商人。舟人:船夫。夜語:晚上說話。舟人夜語覺潮生:因爲潮生,故而船家相呼,衆聲雜作。衰三湘:湘江的三條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總稱。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這裏泛指漢陽、鄂州一帶。衰鬓逢秋色:是說衰鬓承受着秋色。這裏的鬓發已衰白,故也與秋意相應。一作“愁鬓”。更堪:更難堪,猶豈能再聽。征戰:指安史之亂。江:指長江。鼓鼙(pí):軍用大鼓和小鼓,後也指戰事。

鑒賞

  這是一首即景抒懷的詩。首聯寫“晚次鄂州”的心情。濃雲散開,江天晴明,舉目遠眺,漢陽城依稀可見,因爲“遠”,還不可及,船行尚須一天。這樣,今

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詩人由江西溯長江而上,必須經過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直抵湖南。漢陽城在漢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點題,述說心情的喜悅,次句突轉,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筆騰挪跌宕,使平淡的語句體現微妙的思緻。詩人在戰亂中風波漂泊,對行旅生涯早已厭倦,巴不得早些得個安憩之所。因此,一到雲開霧散,見到漢陽城時,怎能不喜。“猶是”兩字,突顯詩人感情的驟落。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卻仿佛使人聽到詩人在撥動着哀婉纏綿的琴弦,傾訴着孤凄苦悶的心曲,透紙貫耳,情韻不匮。

  次聯寫“晚次鄂州”的景況。詩人簡筆勾勒船艙中所見所聞:同船的商賈白天水窗倚枕,不覺酣然入夢,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揚帆,風平浪靜;夜深人靜,忽聞船夫相喚,雜着加纜扣舷之聲,不問而知夜半漲起江潮來了。詩人寫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筆墨中卻透露出他晝夜不甯的紛亂思緒。所以盡管這些看慣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給他平增枯澀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聯寫“晚次鄂州”的聯想。詩人情來筆至,借景抒懷:時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涼的季節,無限的惆怅已使我兩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卻馳故鄉,獨對明月,歸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詩人此行的目的地。

而詩人的家鄉則在萬裏之遙的蒲州(今山西永濟)。秋風起,落葉紛下,秋霜落,青楓凋,詩人無賞異地的秋色之心,卻有思久别的故鄉之念。一個“逢”字,将詩人的萬端愁情與秋色的萬般凄涼聯系起來,移愁情于秋色,妙合無垠。“萬裏歸心對月明”,其中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有迢迢萬裏不見家鄉的悲悲戚戚,亦有音書久滞萦懷妻兒的凄凄苦苦,真可謂愁腸百結,煞是動人肺腑。

  末聯寫“晚次鄂州”的感慨,寫詩人有家不可歸,隻得在異域他鄉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後二句,把憂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園家計,事業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戰亂喪失殆盡,而烽火硝煙未滅,江上仍然傳來幹戈鳴響,戰鼓聲聲。詩人雖然遠離了淪爲戰場的家鄉,可是他所到之處又無不是戰雲密布,這就難怪他愁上加愁了。詩的最後兩句,把思鄉之情與憂國愁緒結合起來,使此詩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

  這首詩,詩人隻不過截取了飄泊生涯中的一個片斷,卻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寫得連環承轉,意脈相連,而且迂徐從容,曲盡情緻。在構思上,不用典故來支撐詩架;在語言上,不用豔藻來求其绮麗;在抒情上,不用潑墨來露出筋骨。全詩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熾熱,讀來覺得舒暢自若,饒有韻味。

賞析

  一首好詩,貴在有真情實

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實感,不緻淺浮空洞。大凡詩人流離颠沛,死别生離,或躬逢其事,身臨其境。倘寄之吟詠,最易動人。所以嚴羽認爲:"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谪,行旅、離别之作"。盧綸《晚次鄂州》,寫兵難中背井離鄉、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聯扣題寫"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雲開遠見漢陽城"。說明行進方向。鄂州離漢陽甚遠,故下旬說"猶是孤帆一日程"。這樣遠的距離,當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詩人思鄉心切,日望歸程,天際雲開,引領而望,仿佛已見到漢陽城,真恨不得馬上能夠趕到。可惜天色已晚,須待明日,而屈指計算,竟還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個"猶"字,道出詩人的迫促心情,一個"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緒。

  颔聯寫舟中情景。實際上是回顧旅途中百無聊賴的生活。"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白天風平浪靜,單調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間江潮看漲,船家絮語,更覺長夜難明。估客晝眠,獨尋美夢,舟人夜語,自得其樂。這更加襯托出詩人晝夜難眠的焦躁心情。

  頸聯抒發身世飄零之感和徹骨的思鄉之情。飄零于江湘之間,國難家愁,已染成我兩鬓星霜,剛巧又正值這肅殺的秋天,這一懷愁緒怎生了結!離家萬裏,欲歸不能,這一片鄉

情,隻能托與夭上的明月。句中一個"逢"字,将白發與秋色融入一爐,愁緒倍增;一個"對"字,把有心與無情結爲一體,興寄無窮。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個"愁"字。詩人構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幾乎不露形迹。

  尾聯直陳詩人的感慨。"舊業"指家中原有用以維持生計的産業。它已随着戰亂而化爲烏有。"鼓鼙"借指戰亂。戰争已使人傾家蕩産,江海飄零,更哪堪江上再傳來戰鼓的聲音?句中"更堪"意謂"更哪堪",因受詩句的限制,省作"更堪"。這一句言外之意是:雖然戰争已令我一無所有,但戰火未熄,在逃難的途中,難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災。倘若真的碰上,那簡直無法忍受了。

  本詩極力渲染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由于作者是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表現的,所以有真情、有實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聯的描繪入微,第三聯的造語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歎。

創作背景

  《全唐詩》于此篇題下注“至德中作”,時當在唐朝安史之亂的前期。由于戰亂,詩人被迫浪迹異鄉,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陽,南行軍中,路過三湘,次于鄂州,而寫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

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阌鄉尉;後由王缙薦爲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禦史。出爲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缙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複爲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出自唐代卢纶的《晚次鄂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译文及注释

译文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释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估客:商人。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衰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鉴赏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

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

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赏析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

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颈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

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尾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创作背景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25194.html

上一篇: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