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倚弦而笑

出自唐代劉長卿的《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嶽陽寄源中丞》

汀洲無浪複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獨樹 一作:獨戍)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谪去古今憐。譯文及注釋

韻譯鹦鹉洲在長江中浮沉,無浪也無煙;我這楚客思念中丞,心緒更加渺遠。漢口斜映着夕陽,飛鳥都紛紛歸巢;洞庭湖的秋水,煙波浩渺遠接藍天。漢陽城後的山嶺,傳來悲涼的號角;濱臨江邊的獨樹旁,夜裏泊着孤船。當年賈誼上書文帝,全是憂心漢室;他卻被貶谪居長沙,古今誰不衰憐!

注解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屬楚國境。孤城:指漢陽城,城後有山。角:古代軍隊中的一種吹樂器。

創作背景

  該詩當是詩人在至德(唐肅宗年號,756—758)間任鄂州轉運留後,出巡到夏口一帶時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發,夕陽西下時便抵達鹦鹉洲,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寄給遠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爲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禦史,後爲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

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随州刺史,世稱劉随州。

出自唐代刘长卿的《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独树 一作:独戍)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译文注释

韵译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注解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属楚国境。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创作背景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

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22512.html

上一篇: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