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借风告白

出自宋代蘇轼的《南歌子·有感》

笑怕薔薇罥,行憂寶瑟僵。美人依約在西廂,隻恐暗中迷路,認餘香。午夜風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紋如水玉肌涼,何物與侬歸去,有殘妝。譯文及注釋

譯文調笑時,怕被薔薇挂住,行走時,擔心遇到寶瑟而僵住。與心愛的姑娘約好了在西廂房見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認香氣來尋路。半夜風吹動了幔帳,月光照到了床邊。竹席像水一樣涼了,肌膚也涼了。什麽東西和我一同回去,隻有留下的殘妝。

注釋南歌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鳳蝶令》等。有單調、雙調兩體。雙調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宋人多用平韻體,此詞用平韻體。罥(juàn),挂住。西廂:正房西側的房子。認餘香:辨認香氣來尋路。午夜:半夜。幔:帷帳。簟(diàn):竹席。侬:我。殘妝:指殘留的妝飾物。

賞析

  該詞是以豔體形式出現的愛情詞,題爲《有感》,實際上相當于“無題”。因爲蘇轼對所叙寫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隻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奧妙,“有感”雲雲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己。蘇轼運用了代言體寫法,通篇作張生口吻,即從男方着筆來寫,所述情、景、事,一一從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着重寫張生幽會的隐秘心理。開頭兩句用了兩個典故(同時也是比喻)

),來描摹張生要與心上人幽會時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态。接着點明約會之事,“美人”是一種昵稱,“西廂”這一詞語從《莺莺傳》中來,不是偶合,而是暗點“待月西廂下”詩意,是專詠崔莺莺、張生故事的标志。而後再寫暗中摸索前進時一種特有的心理,筆觸是極爲細緻的。

  下片寫張生幽會與歸去時的感覺。前三句寫幽會,但字面上僅僅寫出對“風”、“月”、“簟紋”及“玉肌”的視覺或觸覺感受,即從側面稍加點染,而将有關情事推到幕後,這樣的藝術處理是很高明的。“三更月到床”一句,也與《莺莺傳》中有關描寫妙合無間。篇末一句寫歸去時的感覺,又與《莺莺傳》中相關描寫如出一轍。

  一般說來,詞體多偏于抒情,而該詞卻有着明顯的叙事性。在描寫方面,尤以大膽、率真、細膩的心理描寫取勝。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正月,蘇轼在徐州收到友人章楶寄賜的崔徽畫像,聯想到唐代傳奇小說《莺莺傳》有感而發,作該詞歌詠《莺莺傳》中崔莺莺和張生的愛情故事。

作者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

修并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出自宋代苏轼的《南歌子·有感》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译文注释

译文调笑时,怕被蔷薇挂住,行走时,担心遇到宝瑟而僵住。与心爱的姑娘约好了在西厢房见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认香气来寻路。半夜风吹动了幔帐,月光照到了床边。竹席像水一样凉了,肌肤也凉了。什么东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残妆。

注释南歌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有单调、双调两体。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体。宋人多用平韵体,此词用平韵体。罥(juàn),挂住。西厢:正房西侧的房子。认余香:辨认香气来寻路。午夜:半夜。幔:帷帐。簟(diàn):竹席。侬:我。残妆:指残留的妆饰物。

赏析

  该词是以艳体形式出现的爱情词,题为《有感》,实际上相当于“无题”。因为苏轼对所叙写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奥妙,“有感”云云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己。苏轼运用了代言体写法,通篇作张生口吻,即从男方着笔来写,所述情、景、事,一一从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上片着重写张生幽会的隐秘心理。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同时也是比喻)

),来描摹张生要与心上人幽会时唯恐被人撞破的心态。接着点明约会之事,“美人”是一种昵称,“西厢”这一词语从《莺莺传》中来,不是偶合,而是暗点“待月西厢下”诗意,是专咏崔莺莺、张生故事的标志。而后再写暗中摸索前进时一种特有的心理,笔触是极为细致的。

  下片写张生幽会与归去时的感觉。前三句写幽会,但字面上仅仅写出对“风”、“月”、“簟纹”及“玉肌”的视觉或触觉感受,即从侧面稍加点染,而将有关情事推到幕后,这样的艺术处理是很高明的。“三更月到床”一句,也与《莺莺传》中有关描写妙合无间。篇末一句写归去时的感觉,又与《莺莺传》中相关描写如出一辙。

  一般说来,词体多偏于抒情,而该词却有着明显的叙事性。在描写方面,尤以大胆、率真、细腻的心理描写取胜。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正月,苏轼在徐州收到友人章楶寄赐的崔徽画像,联想到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有感而发,作该词歌咏《莺莺传》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21677.html

上一篇: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