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玩心

出自唐代王涯的《秋思贈遠二首》

當年隻自守空帷,夢裏關山覺别離。不見鄉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厭攀楊柳臨清閣,閑采芙蕖傍碧潭。走馬台邊人不見,拂雲堆畔戰初酣。

譯文及注釋

譯文當年心甘情願地獨守空帷,睡夢中關山迢遞始覺别離。不見飛過的大雁捎來書信,隻見一輪新月又吐現蛾眉。

憎惡那清閣外的折柳送别,閑暇時采摘荷花身臨碧潭。閨房之中不見了張敞畫眉,邊關塞外将士們正在鏖戰。

注釋隻自:徒自,徒然。唐杜甫《憶鄭南》詩:“萬裏蒼茫外,龍蛇隻自深。”空帷(wéi):空屋。晉張華《情詩》之二:“幽人守靜夜,回身入空帷。”帷,一作“閨”。關山:關隘山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一》:“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鄉書:家信。蛾眉:蠶蛾觸須細長而彎曲,因以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攀:攀折。清閣:指官署。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傍:臨近。走馬台:即章台,漢長安街名。這裏用以借指長安。拂雲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頭西北。這裏指作者戍守的邊防前線。

賞析

  其一

  開頭兩句,第一句說了“當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隻自”是唐人口語,作“獨自”講,句中含有甘心情願的意味。意思是:當年自己就立下心願,與妻離别後,甘自獨守

守空帷;幾年來,常常是“夢裏關山”——曆盡千山萬水,和妻子相會,但醒來卻發覺兩人仍分隔兩地,處在别離之中。上句寫宿志兼點處境,下句寫夢幻兼訴情思,表現出詩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傳王涯對妻子情笃,雖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傳》),這首詩更表現出其情真意切。

  後兩句,上句說“不見鄉書”,下句道“唯看新月”,從這對舉成文的語氣裏,顯示了詩人對家書的時時渴盼:他多麽想望能像古代傳說那樣,突見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鄉書不見,唯見新月,一個“唯”字,透露出詩人無可奈何的怅惘。詩人對月懷人,浮想聯翩,仿佛那彎彎新月就像嬌妻的蛾眉。

  短短四句詩,卻寫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結情,更給人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的無窮美感。

  其二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贈,因此,楊柳便成了傷别的象征。詩開頭說,“厭攀楊柳臨清閣”,“厭”字一貫全句,“楊柳”觸起離思,自然厭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閣”,有似送别時的長亭,因此臨清閣也惹人傷情。詩人極力想逃避這離思之苦,可是不能夠。他避開了清閣楊柳而遊清池,那明豔動人的芙蕖卻又沖他嬌笑。“閑采芙蕖傍碧潭”,一個“閑”字,描摹出了詩人那種情不自禁的動作。芙蓉如面,蓮步生春,

詩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詩人眼簾的卻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嬌妻。這離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惱纏人啊。但詩人轉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當以國事爲重,于是筆鋒一轉,寫道:“走馬台邊人不見,拂雲堆畔戰初酣。”“走馬台”用漢時張敞“走馬章台街”之典。這兩句說:嬌妻既在千裏之外,想效張敞畫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現在邊關多事,作爲運籌帷幄的邊關統帥,應以國事爲重,個人兒女私情暫且放一放吧!詩人極力要從思戀中解脫出來,恰是更深一層地表現了懷念妻子的纏綿之情;也是對久别的妻子的解釋,完滿地表達了“秋思贈遠”的題意。

  這首詩是情思纏綿與健美風格的有機結合。前兩句詩人将思遠之情寫得深情款款,卒章處卻是開闊雄放。纏綿與雄放,統一在詩人的妙筆下,表現出了詩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對待兒女情長的大将風度。詩的個性就在于此,作品的可貴也在于此。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很可能創作于唐穆宗朝作者任東川節度使期間。王涯夫妻情笃,相思之情纏綿悱恻,這兩首詩就是爲表達他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而作的。

作者簡介

王涯〔唐〕(764~835))字廣津,太原人。約生于唐代宗廣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約七十餘歲。博學工文。梁肅異其才,薦于陸贽。貞元八年

,(公元七九二年)擢進士,又舉宏辭。再調藍田尉。久之,以左拾遺爲翰林學士,進起居舍人。元和時,累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穆宗立,出爲劍南、東川節度使。文宗時,以吏部尚書代王播總鹽鐵,爲政刻急,始變法,益其稅以濟用度,民生益困。

出自唐代王涯的《秋思赠远二首》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注释只自:徒自,徒然。唐杜甫《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空帷(wéi):空屋。晋张华《情诗》之二:“幽人守静夜,回身入空帷。”帷,一作“闺”。关山: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乡书:家信。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攀:攀折。清阁:指官署。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傍:临近。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赏析

  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

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这首诗更表现出其情真意切。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

  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其二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

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典。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诗的个性就在于此,作品的可贵也在于此。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很可能创作于唐穆宗朝作者任东川节度使期间。王涯夫妻情笃,相思之情缠绵悱恻,这两首诗就是为表达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作的。

作者简介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

,(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19538.html

上一篇: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