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风花雪月

出自唐代顧夐的《楊柳枝·秋夜香閨思寂寥》

秋夜香閨思寂寥,漏迢迢。鴛帷羅幌麝煙銷,燭光搖。正憶玉郎遊蕩去,無尋處。更聞簾外雨潇潇,滴芭蕉。譯文及注釋

譯文秋夜,深閨彌漫着無聊和空寂,她的思緒猶如遠處的更漏聲聲,嘀嗒地響着,時斷時續。夜風吹動篩帳的羅紋如水,帳上的繡鴛鴦似在竊竊私語,燭光輕搖着它孤獨的影子,熏爐的香煙正悄悄地散去。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憶,他正漫遊天涯浪蕩無迹,無處得知他的音信,無處去把他尋覓。隻聽得簾外雨潇潇,如不盡的相思淚,落在芭蕉葉上滴滴。

注釋寂寥:寂寞空虛。漏迢迢(tiáo):更漏之聲悠長。古時以漏壺滴水計時。鴛帷:繡着鴛鴦的帷帳。羅幌:絲羅床帳。麝煙:焚麝香發出的煙。煙,一作“香”。玉郎:古代女子對丈夫的愛稱。潇潇:風雨聲,一作“蕭蕭”。《詩經·鄭風·風雨》:“風雨潇潇,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廖。”

賞析

  這是又一阕抒寫獨處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緒的小令。

  上片從時間的延續上來寫孤獨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寫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閨,隻覺夜長迢迢,愁苦綿綿。後兩句是暗喻的寫法。“鴛帷”應是成雙作對共枕同寐之處,可是現今單身隻影坐守空房,徒讓“麝煙銷”。這麝香之煙練繞,本應

應熏歡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銷盡散去在時間的流逝裏;紅燭之光原當在情侶攜手共入鴛帳時熄滅了的,可是目前挑燈夜候,燭淚低垂,孤影搖晃。處處都暗寫孤獨,暗寫長夜難度。下片從空間上寫“無尋處”,那個“玉郎”不知到哪兒去尋花問柳了。空間的阻隔愈大,孤獨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時間的延續度也愈長,何況現今是“無尋處”,茫茫不知所去。詞的結句非常含蓄有緻。“更聞簾外雨潇潇,滴芭蕉”,從聽覺角度來體現孤獨的思念苦,來表現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頭,聲聲見苦情。同時,滿耳雨打芭蕉聲,正見出一種寂寥感。此時别無他聲是令人更覺寂寥,而雨打芭蕉之聲更比無聲使人哀苦了。愈靜愈孤寂,愈覺思念苦,雨點聲聲愈增靜寂感,心境愈顯豁地寫出。此詞意在言外,以物以景傳情,顯得委婉纏綿。比起《訴衷情》質樸中略見辛辣味的表現,這個女性似較前一個柔軟溫順,盡管她們的癡情是一般的深。

  此詞的成功之處在于藝術表現的頗具匠心。這首詞突破了花間詞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習,着意渲染主人公耳聞目見的景物,來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這裏,作者不在是一個輕薄無聊的旁觀者,而是設身處地的在爲主人公抒發哀怨,讀來也便使人覺得有身臨其境之感,無疑,這

就很自然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除此而外,這首詞在結構安排上也頗有引人注目之處。全詞按上下片分别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來着力刻畫,成功地爲閨怨主題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燭光,都刻畫了時間的漫長難捱;而下片所寫的“玉郎”出外遊蕩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個廣闊的空間裏。這種“上窮碧落下黃泉”與“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組合,往往會有很淺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顧敻,五代詞人。生卒年、籍貫及字號均不詳。前蜀王建通正(916)時,以小臣給事内廷,見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詩刺之,幾遭不測之禍。後擢茂州刺史。入後蜀,累官至太尉。顧夐能詩善詞。 《花間集》收其詞55首,全部寫男女豔情。

出自唐代顾夐的《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夜,深闺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犹如远处的更漏声声,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筛帐的罗纹如水,帐上的绣鸳鸯似在窃窃私语,烛光轻摇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正悄悄地散去。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忆,他正漫游天涯浪荡无迹,无处得知他的音信,无处去把他寻觅。只听得帘外雨潇潇,如不尽的相思泪,落在芭蕉叶上滴滴。

注释寂寥:寂寞空虚。漏迢迢(tiáo):更漏之声悠长。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罗幌:丝罗床帐。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烟,一作“香”。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潇潇:风雨声,一作“萧萧”。《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

赏析

  这是又一阕抒写独处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绪的小令。

  上片从时间的延续上来写孤独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写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闺,只觉夜长迢迢,愁苦绵绵。后两句是暗喻的写法。“鸳帷”应是成双作对共枕同寐之处,可是现今单身只影坐守空房,徒让“麝烟销”。这麝香之烟练绕,本应

应熏欢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销尽散去在时间的流逝里;红烛之光原当在情侣携手共入鸳帐时熄灭了的,可是目前挑灯夜候,烛泪低垂,孤影摇晃。处处都暗写孤独,暗写长夜难度。下片从空间上写“无寻处”,那个“玉郎”不知到哪儿去寻花问柳了。空间的阻隔愈大,孤独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时间的延续度也愈长,何况现今是“无寻处”,茫茫不知所去。词的结句非常含蓄有致。“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角度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表现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同时,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寥感。此时别无他声是令人更觉寂寥,而雨打芭蕉之声更比无声使人哀苦了。愈静愈孤寂,愈觉思念苦,雨点声声愈增静寂感,心境愈显豁地写出。此词意在言外,以物以景传情,显得委婉缠绵。比起《诉衷情》质朴中略见辛辣味的表现,这个女性似较前一个柔软温顺,尽管她们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现的颇具匠心。这首词突破了花间词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习,着意渲染主人公耳闻目见的景物,来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作者不在是一个轻薄无聊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在为主人公抒发哀怨,读来也便使人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无疑,这

就很自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除此而外,这首词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引人注目之处。全词按上下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着力刻画,成功地为闺怨主题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烛光,都刻画了时间的漫长难捱;而下片所写的“玉郎”出外游荡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组合,往往会有很浅的感染力。

作者简介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 《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19209.html

上一篇:荻笋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