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词韵

分享好看原创的古风词韵!
诗歌大全>诗歌>古风词韵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分类:古风词韵发布者:久夏青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泾縣陵陽溪至澀灘》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譯文及注釋

譯文澀灘的流水嘈嘈不休,兩岸山上到處跑着猿猴。陵陽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側立在水中不能穿過小舟。船夫和漁人,一年裏恐怕要撐折一萬支船篙在這裏頭。

注釋泾縣:在今安徽省泾縣。陵陽溪:即今安徽省泾縣西舒溪。澀灘:在今浸縣西九十五裏。《明·一統志》載:“澀灘在泾縣西九十五裏。怪石峻立,如虎伏龍盤。”足:多。猿猱(náo):即猿猴。猱,猿類,善攀折。足:通“石”,意指巨石。不容舠:《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舠。”謂兩岸狹窄,容不下小船。舠:小船。

鑒賞

  青弋江發源于黃山山脈東南部,上遊水流湍急。“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這是寫上遊江水蜿蜒曲折,兩岸千嶂絕壁,翠竹淩空,奇秀多姿。而下遊自泾縣至蕪湖彙入長江,沿途水流平緩、清澈如鏡、良田平疇、阡陌如秀、人如畫中遊。可見在唐代青弋江上遊就有舟楫往來。

  詩人抓住陵陽溪至澀灘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點,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險灘的圖象:江水咆哮,沖擊着灘中的巨石,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嘈

嘈嘈之聲;翻湧的波濤,撞擊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樣的浪花;兩岸山林裏還不時傳來一聲遞一聲的猿猱的哀鳴;江灘裏側石淩出,就連如葉的小舟也難以通行。然而,就在這兇險萬分的澀灘,漁夫和舟子,爲衣食所迫,不得不終年與驚濤駭浪搏鬥。看!就在那遠遠的江面上,又來了一隻漁舟,舟人正撐着長長的竹篙在艱難地前進……詩中最後兩句,“漁人與舟子,撐折萬張篙”,便是全詩主旨的所在,集中地再現了勞動人民危險艱辛的生活以及他們的鬥争精神。

  這首詩盡管篇幅短小,但在藝術表現上還是很有特色的。詩的前四句摹聲狀物極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險惡氣氛,作爲畫面的背景,極好地烘托了畫面主體部分的誇張描寫。相反,最後兩句對于漁人舟子撐篙行船艱苦萬分的誇張描寫,又進一步點染了江灘的險惡。畫面上,這種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着重突出了全詩的主題。這首詩的另一特色,是采用了繪畫上傳統的大寫意的手法。詩人在刻畫意境時,能夠抓住景物給人感受最強烈的幾點,于大處落墨,筆觸簡勁,而不是象工筆畫法,力圖筆筆不苟,枝葉筋脈,纖毫不爽。詩中“撐折萬張篙”一句,似乎是細節刻畫,但也是僅此一筆,而且是經過了大膽的誇張。所以全詩側重表現的并不在于細微的真實,而

是在于捕捉事物的神韻,予以強烈的表現。

創作背景

  此詩爲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在宣城一帶所寫。此詩大約作于安史之亂前。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随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出自唐代李白的《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译文注释

译文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船夫和渔人,一年里恐怕要撑折一万支船篙在这里头。

注释泾县:在今安徽省泾县。陵阳溪:即今安徽省泾县西舒溪。涩滩:在今浸县西九十五里。《明·一统志》载:“涩滩在泾县西九十五里。怪石峻立,如虎伏龙盘。”足:多。猿猱(náo):即猿猴。猱,猿类,善攀折。足:通“石”,意指巨石。不容舠:《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舠。”谓两岸狭窄,容不下小船。舠:小船。

鉴赏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东南部,上游水流湍急。“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这是写上游江水蜿蜒曲折,两岸千嶂绝壁,翠竹凌空,奇秀多姿。而下游自泾县至芜湖汇入长江,沿途水流平缓、清澈如镜、良田平畴、阡陌如秀、人如画中游。可见在唐代青弋江上游就有舟楫往来。

  诗人抓住陵阳溪至涩滩一段江水湍急、怪石峻立的特点,勾勒出了一幅舟行险滩的图象:江水咆哮,冲击着滩中的巨石,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嘈

嘈嘈之声;翻涌的波涛,撞击在岩石上,激起了象雪一样的浪花;两岸山林里还不时传来一声递一声的猿猱的哀鸣;江滩里侧石凌出,就连如叶的小舟也难以通行。然而,就在这凶险万分的涩滩,渔夫和舟子,为衣食所迫,不得不终年与惊涛骇浪搏斗。看!就在那远远的江面上,又来了一只渔舟,舟人正撑着长长的竹篙在艰难地前进……诗中最后两句,“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便是全诗主旨的所在,集中地再现了劳动人民危险艰辛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斗争精神。

  这首诗尽管篇幅短小,但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很有特色的。诗的前四句摹声状物极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险恶气氛,作为画面的背景,极好地烘托了画面主体部分的夸张描写。相反,最后两句对于渔人舟子撑篙行船艰苦万分的夸张描写,又进一步点染了江滩的险恶。画面上,这种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着重突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采用了绘画上传统的大写意的手法。诗人在刻画意境时,能够抓住景物给人感受最强烈的几点,于大处落墨,笔触简劲,而不是象工笔画法,力图笔笔不苟,枝叶筋脉,纤毫不爽。诗中“撑折万张篙”一句,似乎是细节刻画,但也是仅此一笔,而且是经过了大胆的夸张。所以全诗侧重表现的并不在于细微的真实,而

是在于捕捉事物的神韵,予以强烈的表现。

创作背景

  此诗为天宝十四载(755),李白在宣城一带所写。此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汉宫露,梁园雪。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

唤客情应重。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本文标题: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本文链接:http://m.biqugena.com/mip-article/118233.html

上一篇: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下一篇: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风词韵相关文章
更多古风词韵文章

精选古风词韵

经典诗歌分类阅读

古风词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