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19 08:11:04
出自唐代崔塗的《孤雁二首·其二》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賞析一聯寫同伴歸盡,隻有大雁獨自飛翔,寫“離群”切題。二聯寫孤雁神态,先寫失群原因,再寫失群後的倉皇。三聯寫失群的苦楚。盡管振羽奮飛,仍然是隻影無依,凄涼寂寞。四聯寫疑慮受箭喪生,表達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徐培均認爲,這首詩“字字珠玑,沒有一處是閑筆;而且餘音袅袅,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律詩中的上品。”
這是一隻悲傷而執着的孤雁:它不飲,不啄,隻是一個勁兒飛着,叫着,追尋它的同伴。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實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題名《孤雁》,全篇皆實賦孤雁,“詩眼”就是一個“孤”字。一個“孤”字将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
爲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寫出“離群”這個背景。所以詩人一開頭便說:“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隴一帶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驿樓上,極目遠望:隻見天穹之下,幾行鴻雁,展翅飛行,向北而去。漸漸地,群雁不見了,隻留下一隻孤雁,在低空盤旋。我們從“歸塞”二字,可以
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爲隻有在春分以後,鴻雁才飛回塞外。這兩句中,尤應注意一個“行”字,一個“獨”字。有了“行”與“獨”作對比,孤雁就突現出來了。“念爾”二字,隐蘊詩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詩,往往托物寓志,講究寄興深微。“念爾”句寫得很妙,筆未到而氣已吞,隐隐地讓一個“孤”字映照通體,統攝全局。“獨何之”,則可見出詩人這時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寫離愁。
颔聯“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說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說失群之後倉皇的表現,既寫出當時的自然環境,也刻畫出孤雁的神情狀态。時間是在晚上,地點是在寒塘。暮雨蒼茫,一隻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尋夥伴。那聲音是夠凄厲的了。它經不住風雨的侵淩,再要前進,已感無力,面前恰有一個蘆葉蕭蕭的池塘,想下來栖息,卻又影單心怯,幾度盤旋。那種欲下未下的舉動,遲疑畏懼的心理,寫得細膩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鑄在孤雁身上了,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讀來如此逼真動人。誠如近人俞陛雲所說:“如莊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猶詠鴛鴦之‘暫分煙島猶回首,隻渡寒塘亦并飛’,替鴛鴦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詩境淺說》)頸聯“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随”,是承颔聯而來,寫孤雁穿雲随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隻影無依,凄涼寂寞。“渚雲低”是說烏雲逼近洲渚,對孤雁來說,便構成了一個壓抑的、恐怖的氛圍,孤雁就在那樣慘澹的昏暗中飛行。這是多麽令人擔憂呵!這時作者是在注視并期望着孤雁穿過烏雲,脫離險境。“關月”,指關塞上的月亮,這一句寫想象中孤雁的行程,雖非目力所及,然而“望盡似猶見”,傾注了對孤雁自始至終的關心。這兩句中特别要注意一個 “低”字,一個“冷”字。月冷雲低,襯托着形單影隻,就突出了行程的艱險,心境的凄涼;而這都是緊緊地扣着一個“孤”字。唯其孤,才感到雲低的可怕;唯其隻有冷月相随,才顯得孤單凄涼。
詩篇的最後兩句,寫了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是說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從語氣上看,象是安慰之詞──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實際上卻是更加耽心了。因爲前面所寫的怕下寒塘、驚呼失侶,都是驚魂未定的表現,直到此處才點明驚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話,是寫孤雁心有餘悸,怕逢矰繳。詩直到最後一句“孤飛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詩眼”至此顯豁通明。詩人飄泊異鄉,世路峻險,此詩以孤雁自
喻,表現了他孤凄憂慮的羁旅之情。
清人劉熙載說:“五言無閑字易,有餘味難。”(《藝概·詩概》)崔塗這首《孤雁》,字字珠玑,沒有一處是閑筆;而且餘音袅袅,令人回味無窮,可稱五言律詩中的上品。
作者簡介崔塗(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啓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遊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爲題材,情調蒼涼。《全唐詩》存其詩1卷。
出自唐代崔涂的《孤雁二首·其二》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赏析一联写同伴归尽,只有大雁独自飞翔,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的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徐培均认为,这首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
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尤应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如此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颈联“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呵!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一个 “低”字,一个“冷”字。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耽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
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艺概·诗概》)崔涂这首《孤雁》,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言律诗中的上品。
作者简介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全诗译文及注释赏析
出自两汉司马迁的《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全文阅读]
出自魏晋曹植的《杂诗七首》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逈且深。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鴈飞南游,过庭长哀吟。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全文阅读]
出自明代张煌言的《满江红·屈指兴亡》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汉宫露...[全文阅读]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作...[全文阅读]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题三义塔》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全文阅读]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全文阅读]